不输在起跑线上读后感整理(8)
2022-08-26 来源:百合文库
《起跑线》中,富人的孩子申请好学校非常容易,走后门托关系轻轻松松。即便不行,正式审查中家庭背景占很大比重。而普通家庭就要连夜排队领取申请表。这一切与中国何其相似! 《起跑线》中还有这样一段话:“在印度,英语不仅仅是一门语言,而是阶级的象征。”
又说:“你的女儿是服装店老板的孩子,以后肯定子承父业;而我们家孩子就不一样,出来以后一定要开拓一番事业,所以我们只说英语。”听听吧,这段言语多么的轻巧,好像穷人就活该穷一辈子,自己就应该永远富足一样。我还觉得印度这个国家真的很可悲,印度人连自己的母语都不要,反而却把侵略者的语言当成至高无上的荣耀。可后来我才发现今天的中国也是如此,至少在一线城市,不会说英语的孩子就找不到玩伴的事实就与《起跑线》中完全相同。 《起跑线》最滑稽的一段是主角一家为了装富人,去照相馆拍假照片,显摆自己出国旅游。
而笑点的担当则是男主角,每到关键时刻,男主身上的市井痞气就戳穿了“富人”的谎言。人们总是说,培养一个真正的贵族,需要三代人的时间。《起跑线》则真实的.告诉我们,原生家庭和经济背景给一个人留下的烙印,是一辈子无法摆脱的,也是任何谎言所不能掩盖的。这就好比从没学过英语的男主角,就算无比努力地翻烂了字典,写的推荐信也是乱七八糟;从未体验过富人生活的男女主角,就算浑身名牌也丝毫不像贵族。 《起跑线》第一次让我惊讶的地方在于,影片不仅满足于装富很难,反而进一步展示了装穷更难。正如台词所说:“贫穷这门课程,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学会的。”看看印度社会吧,富人的社区干净整洁,豪车豪宅;穷人社区,一下脚就能踩着牛粪,到处是蚊子,冲厕所的水都没有,吃水靠抢,吃米要靠分配。但无论贫富,都把英语当成了阶级的象征,只不过富人欢迎英语,而穷人则对英语表示强烈排斥。
为什么会有各种各样的歧视?原因无非是,人们急切的想与自己曾经的阶级划清界限,这样才能更好的融入上层阶级,获得更丰富的社会资源。还记得我刚上初中的时候,只要一提及小学就说:“哎呀,一群小屁孩儿”。我急切的标榜着自己已经长大了,正如刚刚脱贫的中产阶级标榜自己不再贫穷一样。中产和穷人都是无产阶级,却把自己当成资本家,为富人代言。须知中产阶级只是刚刚摆脱枷锁的穷人,一场大病、一次失业,甚至一次经济危机就能重新打回原形。 长久以来,富人阶级和多数的中产阶级忽略了一个道理:穷人之所以穷,并不是因为他们懒惰,而是因为他们为活着拼尽全力。
又说:“你的女儿是服装店老板的孩子,以后肯定子承父业;而我们家孩子就不一样,出来以后一定要开拓一番事业,所以我们只说英语。”听听吧,这段言语多么的轻巧,好像穷人就活该穷一辈子,自己就应该永远富足一样。我还觉得印度这个国家真的很可悲,印度人连自己的母语都不要,反而却把侵略者的语言当成至高无上的荣耀。可后来我才发现今天的中国也是如此,至少在一线城市,不会说英语的孩子就找不到玩伴的事实就与《起跑线》中完全相同。 《起跑线》最滑稽的一段是主角一家为了装富人,去照相馆拍假照片,显摆自己出国旅游。
而笑点的担当则是男主角,每到关键时刻,男主身上的市井痞气就戳穿了“富人”的谎言。人们总是说,培养一个真正的贵族,需要三代人的时间。《起跑线》则真实的.告诉我们,原生家庭和经济背景给一个人留下的烙印,是一辈子无法摆脱的,也是任何谎言所不能掩盖的。这就好比从没学过英语的男主角,就算无比努力地翻烂了字典,写的推荐信也是乱七八糟;从未体验过富人生活的男女主角,就算浑身名牌也丝毫不像贵族。 《起跑线》第一次让我惊讶的地方在于,影片不仅满足于装富很难,反而进一步展示了装穷更难。正如台词所说:“贫穷这门课程,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学会的。”看看印度社会吧,富人的社区干净整洁,豪车豪宅;穷人社区,一下脚就能踩着牛粪,到处是蚊子,冲厕所的水都没有,吃水靠抢,吃米要靠分配。但无论贫富,都把英语当成了阶级的象征,只不过富人欢迎英语,而穷人则对英语表示强烈排斥。
为什么会有各种各样的歧视?原因无非是,人们急切的想与自己曾经的阶级划清界限,这样才能更好的融入上层阶级,获得更丰富的社会资源。还记得我刚上初中的时候,只要一提及小学就说:“哎呀,一群小屁孩儿”。我急切的标榜着自己已经长大了,正如刚刚脱贫的中产阶级标榜自己不再贫穷一样。中产和穷人都是无产阶级,却把自己当成资本家,为富人代言。须知中产阶级只是刚刚摆脱枷锁的穷人,一场大病、一次失业,甚至一次经济危机就能重新打回原形。 长久以来,富人阶级和多数的中产阶级忽略了一个道理:穷人之所以穷,并不是因为他们懒惰,而是因为他们为活着拼尽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