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洲六月荔枝丹读后感选录(2)
2022-08-26 来源:百合文库
本篇文章是九年级下册的一篇说明文,学生在八年级已经学过作者的另一篇说明文:《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对说明文还是比较理解的。但因为是九年级毕业班,在教学的时候,
开头的导入还是略显啰嗦,作者已经在之前了解过,不必过于重复,可以拿作者两篇文章进行比较归纳,更高层次的"指导学生了解生动说明文的特点,以及作者有序的说明,说明思路清晰的特点。
生字词比较多少用的字,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抓几个重点的,教学生记忆的方法,以便课后能举一反三。
说明的顺序、语言、方法都是阅读说明文要抓的重点,建议指导学生在答题的时候,能规范答题的语言,而不是泛泛而答。
这一节课的教学,让我思考,我们的初中阅读教学,除了要抓住文体的特点去指导阅读外,是不是对经典的文章也要用心去体会作者的语言和思路,从而去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以及作者的精神所在。
当天其实上了两个班:高一(16)班和高一(18)班。两个班的课,我都是用数码录音机录下来的。比较之后,只录用了高一(18)班学生的活动情况。高一(16)班情况差不多,没有显著差异。
整理记录之后,观照课堂实录和
同时,荔枝干这一小道具的运用也激活了课堂气氛。虽然和原来的预计有所差别,但总算物尽其用。
应该说,本次课堂教学,与我所准备的教案还是有较大出入的。但通过教学反思,我却发现有一种歪打正着的感觉。虽然在我的教学设想中,希望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体会,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思维去创新,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但在实际的教案编写过程中还是限于条条框框,限于固定模式。如引入、作者介绍、字词正音。其实现在看来,既然已经布置了学生预习,课堂上并没有非讲不可的理由。从此堂课,学生的自我见解和对说明文论述形式的熟悉程度,可见其是花了精力和时间去预习的。因此,通过观察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检查学生的预习,包括字词,这是一个值得一试的方法,也是我这堂课所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