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沉睡的大学生读后感集锦(108)
2022-08-26 来源:百合文库
礼记大学读后感8
《学记》讲述了古人对学习的理解,是高度概括的,没有实际操作的教条,可以看作是古人对“教育”“学习”的纲领。前途是美好的,道路嘛,自己去摸索吧。
文章开宗明义,第一句就解释为什么去“学”,去接受“教育”:化民成俗,可以理解为有一个良好的社会风俗习惯,这应该是有社会性和历史性的,不同时代自有不同解释,我想一般应该是百姓安居乐业,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吧。
虽有至道(道这个东西,内涵丰富,太玄,非三言两语说清楚),不去学习,也不能“知其善”。古人对学无止境认识很透彻,知道“学然后知不足”,发奋地学习才知道自己有那么多不知道的东西,有人越学越感无知也是这个原因,这也解释无知者无畏;巅峰对决,只有功力深厚的人才知其中的深浅,莽夫是看不出门道的。古人对“教”和“学”的认识,不像现在这样割裂,现在老师高高在上,一切都对,学生的质疑总被当做不听话。古人知道“教学相长”,将教和学统一起来,学生和老师大家可以互相学习,学生之间也可以互为师学,所以有同学一时无法理解某些知识点,如果你知道的话,不妨将你的理解分享出来,在教别人的时候,你的认识也会更上一层楼。现在的学生不仅缺乏不耻下问的勇气,连虚心请教的一并抛弃啦。
或许古人愚昧,对一切未知的东西心存敬畏,对于学习也当做神圣的事情,所以才有至圣先师的孔夫子,被当做祖师爷祭拜。
学习是有一定规律性的,不可揠苗助长,所以“未卜禘[dì],不视学,游其志也”,意思是说时候未到(还没祭天)的时候,天子(领导)不能去视察学校,这样学生可以有充足的时间去“游其志”,发展个人的志向。
我觉得对老师的作用,古人认识的更加深刻,老师要“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无论老师还是父母,对学生的志向之类,别整天批评,要多多观察的学生,少发言,在适当的时候才加以指导。像现在的父母也不要孩子上两天学就问去逼他考清华北大,烦死啦。
《学记》讲述了古人对学习的理解,是高度概括的,没有实际操作的教条,可以看作是古人对“教育”“学习”的纲领。前途是美好的,道路嘛,自己去摸索吧。
文章开宗明义,第一句就解释为什么去“学”,去接受“教育”:化民成俗,可以理解为有一个良好的社会风俗习惯,这应该是有社会性和历史性的,不同时代自有不同解释,我想一般应该是百姓安居乐业,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吧。
虽有至道(道这个东西,内涵丰富,太玄,非三言两语说清楚),不去学习,也不能“知其善”。古人对学无止境认识很透彻,知道“学然后知不足”,发奋地学习才知道自己有那么多不知道的东西,有人越学越感无知也是这个原因,这也解释无知者无畏;巅峰对决,只有功力深厚的人才知其中的深浅,莽夫是看不出门道的。古人对“教”和“学”的认识,不像现在这样割裂,现在老师高高在上,一切都对,学生的质疑总被当做不听话。古人知道“教学相长”,将教和学统一起来,学生和老师大家可以互相学习,学生之间也可以互为师学,所以有同学一时无法理解某些知识点,如果你知道的话,不妨将你的理解分享出来,在教别人的时候,你的认识也会更上一层楼。现在的学生不仅缺乏不耻下问的勇气,连虚心请教的一并抛弃啦。
或许古人愚昧,对一切未知的东西心存敬畏,对于学习也当做神圣的事情,所以才有至圣先师的孔夫子,被当做祖师爷祭拜。
学习是有一定规律性的,不可揠苗助长,所以“未卜禘[dì],不视学,游其志也”,意思是说时候未到(还没祭天)的时候,天子(领导)不能去视察学校,这样学生可以有充足的时间去“游其志”,发展个人的志向。
我觉得对老师的作用,古人认识的更加深刻,老师要“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无论老师还是父母,对学生的志向之类,别整天批评,要多多观察的学生,少发言,在适当的时候才加以指导。像现在的父母也不要孩子上两天学就问去逼他考清华北大,烦死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