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纪录片读后感聚集(32)
2022-08-26 来源:百合文库
我深信不疑的是:只有人能嘲笑自己。不知道能不能把这称之为神性的笑。倘若奥林匹亚圣山的神也犯人所犯的错误,也有人所具有的缺点,他们一定常常自我嘲笑。我想,若把自我嘲笑这种能力称之为沦落的人类的唯一自救的美德,该不会是溢美之词吧。
苏东坡既然天赋这样生气蓬勃的精神,他自然常遭到道德的矛盾。一方面要保持这种英雄本色,不失其与生俱来的大无畏精神。另一方面又要顾到同样重要的明哲保身人生的本分。在苏东坡一生的宦海生涯中,有某些时期此种冲突特别尖锐,往往他宁愿保持他的英雄本色。
《苏东坡传》读书笔记2
这样的题目的确有点类似中学生的课后作业,颇显幼稚,名著读后感三篇。但在看过《苏东坡传》之后再想以苏轼本人为题材的话,要么就是以自己的语言复述林语堂笔下的苏轼,要么就是另起炉灶,为林的苏轼“翻案”了。前者不太有意思,而后者非自己能力所能为。所以只好以“读后感”为题。已经自由成性自然又不会写成中学时所写的八股文式的读书心得。文章可能写得零散、鄙陋,没有章法,望老师谅解。
一直觉得传记是个奇妙的东西,更奇妙的是那些有关年代远久的人物的传记。一个人写自传,如果写出来的内容大大超出读者的预期或他们先前对自传作者的理解,是要造成轰动的。至于是会博得巨大的同情还是汹涌的指摘那就因人因事而异了。“书写使人精确”,书写的过程让人反思,老练的作家知道如何将自己的想法传达给读者,他们所写的也就是他们希望被大众所了解的。那么传记内容的真实性也只有作者自己心知肚明。为他人作传则不免加入了很多传记作者的“私货”。哪一件事,哪一个人是“主人公”命运的转折,对其今后影响的权重有多大,都掌握在传记作者手中了。可是一个人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了解另一个人呢?太多东西本来就是说不清的。总的来说我是个人的“不可知论者”。每个人都可以有一个私人版本的“苏东坡”,一千个人就可以有一千个。
林氏虽然不是史学家,但为了此书的创作一定也下了不少工夫做史据的考证。苏轼的人生可谓波澜壮阔,写他的话不可避免地要带出整个时代,要折射出同时代的许多人物。如果林氏考据正确的话,倒也不失为我们了解中国历史,尤其是北宋的朝廷政治。其政策及后果对我现在的专业也算是有一点帮助的。最近开始看一本不厚的书《当知识分子遇上政治》,写的都是二十世纪中叶前后的西方知识分子们。有老师提到的本雅明,有我自己喜欢的阿伦特和福柯。才刚开始看,没有来得及与中国二十世纪的知识分子的政治命运作比照,倒是回想中国历史上少有不遇上政治的“知识分子”。“学而优则仕”,读书便是要辅佐君王的。当然,“知识分子”本来就是个舶来品。我们使用的概念是“文人”。
苏东坡既然天赋这样生气蓬勃的精神,他自然常遭到道德的矛盾。一方面要保持这种英雄本色,不失其与生俱来的大无畏精神。另一方面又要顾到同样重要的明哲保身人生的本分。在苏东坡一生的宦海生涯中,有某些时期此种冲突特别尖锐,往往他宁愿保持他的英雄本色。
《苏东坡传》读书笔记2
这样的题目的确有点类似中学生的课后作业,颇显幼稚,名著读后感三篇。但在看过《苏东坡传》之后再想以苏轼本人为题材的话,要么就是以自己的语言复述林语堂笔下的苏轼,要么就是另起炉灶,为林的苏轼“翻案”了。前者不太有意思,而后者非自己能力所能为。所以只好以“读后感”为题。已经自由成性自然又不会写成中学时所写的八股文式的读书心得。文章可能写得零散、鄙陋,没有章法,望老师谅解。
一直觉得传记是个奇妙的东西,更奇妙的是那些有关年代远久的人物的传记。一个人写自传,如果写出来的内容大大超出读者的预期或他们先前对自传作者的理解,是要造成轰动的。至于是会博得巨大的同情还是汹涌的指摘那就因人因事而异了。“书写使人精确”,书写的过程让人反思,老练的作家知道如何将自己的想法传达给读者,他们所写的也就是他们希望被大众所了解的。那么传记内容的真实性也只有作者自己心知肚明。为他人作传则不免加入了很多传记作者的“私货”。哪一件事,哪一个人是“主人公”命运的转折,对其今后影响的权重有多大,都掌握在传记作者手中了。可是一个人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了解另一个人呢?太多东西本来就是说不清的。总的来说我是个人的“不可知论者”。每个人都可以有一个私人版本的“苏东坡”,一千个人就可以有一千个。
林氏虽然不是史学家,但为了此书的创作一定也下了不少工夫做史据的考证。苏轼的人生可谓波澜壮阔,写他的话不可避免地要带出整个时代,要折射出同时代的许多人物。如果林氏考据正确的话,倒也不失为我们了解中国历史,尤其是北宋的朝廷政治。其政策及后果对我现在的专业也算是有一点帮助的。最近开始看一本不厚的书《当知识分子遇上政治》,写的都是二十世纪中叶前后的西方知识分子们。有老师提到的本雅明,有我自己喜欢的阿伦特和福柯。才刚开始看,没有来得及与中国二十世纪的知识分子的政治命运作比照,倒是回想中国历史上少有不遇上政治的“知识分子”。“学而优则仕”,读书便是要辅佐君王的。当然,“知识分子”本来就是个舶来品。我们使用的概念是“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