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去读后感800字摘录(2)
2022-08-26 来源:百合文库
《风流去》结集了鲍鹏山“思想的历史”系列《天纵圣贤》《彀中英雄》《绝地生灵》中最好的文章。从先秦到魏晋南北朝,从圣贤到文臣、从君子到小人、从英雄到隐士,作者为我们一层层打开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或高贵或痛苦的灵魂。
曾经的我,读阮籍与嵇康,一直敬佩嵇康一曲荡气回肠的《广陵散》,慨然赴死留下千古绝唱,不屑阮籍不过嚎啕大哭或是一醉不醒,即便那是乱世之中的无可奈何;曾经的我,信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坚信“士可杀不可辱”……
而学过《史记》,读过《留侯论》,再看,才明白究竟哪一种更有价值。
看司马迁评伍子胥“故隐忍就功名,非烈大夫孰能致此哉”,是司马迁自知不能够以死明志,自知一死便无法文采表于后,自知自己的死是无法改变后世的,遂在《史记》中述往事,颂逝者,扬高贵之德,将自己之爱之恨融在笔尖,用自己的血泪洗礼过往功绩。
看苏东坡评张子房“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志甚远也”,是苏东坡面对一贬再贬的生活困境,依旧满眼满脑都是“纵横忧患满人间”而生发出的自我感悟与自我激励。
其实嵇康的死也是一样,他并不仅仅是为了自身名节,更是为了唤起埋在人心底的正义。
然魏晋的黑暗比他预计的更深更厚,更加难以撕碎。纵是一曲《广陵散》响彻云霄,也不曾激醒当世的"人们,却是在他死后,阮籍写了“劝进表”,向秀也走入了司马昭的阵营。可惜啊!
竹林七贤虽是以“任其性,适其情”著称于世,实则除却嵇康,其余很少于民有益,于国有功。阮籍的一句“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也是在说自己吧,他也清楚当自己为才貌双全未嫁而亡的兵家之女而哭即为人称颂之时,哭自己无明主可报之心却鲜有人知。自己活一世,却终未成事,甚至连自己曾经当作信仰的东西也未曾坚持下去。到底,也是没有把自己坚持活下来所为实现的愿望变成真。可悲啊!
其实,生存还是毁灭,从来都不是问题的根本所在,关键在于为什么而生,又为什么而死。二者选其一时,看的是自己选哪一种做法更有意义,影响更大。有人为至理而死,便必要有人为其而活。没有活着的人去响应逝者的号召,去践行逝者的理想,逝者才是白死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