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读后感集锦(20)
2022-08-25 来源:百合文库
《司马迁》读后感3
今天,在语文课上,包老师给我们讲了《司马迁发愤写》这一课。使我很受感动,给了我很大启发,使我在学习上有了前进的指明灯。
让我最感动的是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课文中是这样写的:
正当他专心致志写作《史记》的时候,一场飞来横祸突然降临到他头上。原来,司马迁因为替一位将军辩护,得罪了汉武帝,入狱受了酷刑。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他想:“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想到这里,他尽力克制自己,把个人耻辱、痛苦全部埋在心底,重又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下一行行工整的隶书。
就这样,司马迁写作用了整整13年的时间,终于完成了一部52万字的辉煌巨著——《史记》。这部前无古人的巨著,几乎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是他用生命写成的。
他忍辱负重,历尽艰辛的精神使我受到了很大感触我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就退缩了,学完这一课使我懂得了:在今后的学习中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不退缩,要克服困难,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不计较个人得失,就一定能在学习中取得成功。
《司马迁》读后感4
司马迁是西汉的史学家、散文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史记》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在我眼里,他是个读破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人。司马迁年幼时在父亲司马谈的指导下习字读书,十岁时已能阅读诵习古文《尚书》、《左传》、《国语》、《系本》等书,后又拜孔安国、董仲舒名师为师,学习十分认真刻苦,遇到疑难问题,总是反复思考,直到弄明白为止。20岁时,他在父亲整理的皇室图书馆发现战国末期到汉朝开国的这段时间,刘邦跟项羽争雄的历史资料很不完整,就想以“眼见为实,考察求真”的想法去这些历史上关键性的地点考察采访,于是就漫游各地,汨罗祭屈原、寻访舜帝遗迹、走访韩信故里了解风俗,采集传闻。
今天,在语文课上,包老师给我们讲了《司马迁发愤写》这一课。使我很受感动,给了我很大启发,使我在学习上有了前进的指明灯。
让我最感动的是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课文中是这样写的:
正当他专心致志写作《史记》的时候,一场飞来横祸突然降临到他头上。原来,司马迁因为替一位将军辩护,得罪了汉武帝,入狱受了酷刑。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他想:“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想到这里,他尽力克制自己,把个人耻辱、痛苦全部埋在心底,重又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下一行行工整的隶书。
就这样,司马迁写作用了整整13年的时间,终于完成了一部52万字的辉煌巨著——《史记》。这部前无古人的巨著,几乎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是他用生命写成的。
他忍辱负重,历尽艰辛的精神使我受到了很大感触我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就退缩了,学完这一课使我懂得了:在今后的学习中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不退缩,要克服困难,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不计较个人得失,就一定能在学习中取得成功。
《司马迁》读后感4
司马迁是西汉的史学家、散文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史记》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在我眼里,他是个读破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人。司马迁年幼时在父亲司马谈的指导下习字读书,十岁时已能阅读诵习古文《尚书》、《左传》、《国语》、《系本》等书,后又拜孔安国、董仲舒名师为师,学习十分认真刻苦,遇到疑难问题,总是反复思考,直到弄明白为止。20岁时,他在父亲整理的皇室图书馆发现战国末期到汉朝开国的这段时间,刘邦跟项羽争雄的历史资料很不完整,就想以“眼见为实,考察求真”的想法去这些历史上关键性的地点考察采访,于是就漫游各地,汨罗祭屈原、寻访舜帝遗迹、走访韩信故里了解风俗,采集传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