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公柳》读后感汇总(8)
2022-08-25 来源:百合文库
2、朗读方式灵活多样,让学生有目的地读是这一堂课的又一亮点。有目的地读,有任务地读就避免了读的盲目性和流于形式。
3、在教学中我还做到了详略得当,第二部分精讲,第一、三部分略讲。
4、课件的适当运用渲染了情境,创造出氛围。
《左公柳》教学反思3
《左公柳》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课文记叙了“我们”在游览参观玉门关途中听到导游所讲述的左宗棠的爱国事迹。教学上存在一定的难度。为此,我将课文分为两部分进行教学。首先从故事部分入手。这一部分结构分明,以导游讲故事过程中的停顿可将故事划分为三个部分:主动请缨——身先士卒——建设新疆;接着,我引导学生学习故事。在学习第一个爱国故事时,抓住“力排众议”“主动请缨”体会左宗棠决心保卫祖国领土完整的豪情。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左宗棠的慷慨激昂;第二个故事,引导学生抓住抬棺出征的场面描写,通过词语“视死如归”“置之度外”体会左宗棠誓死保卫新疆的决心;第三个故事则抓住边指挥打仗边让士兵栽树的行为通过“不仅……而且……”“不但……而且……”感悟。
那么,明明是写树的文章,作者为什么要花那么多的笔墨来写人呢?学生由此明白,原来作者是在借物喻人。既然是借物喻人,那么人与树之间就一定有共同之处。那么,人与树之间到底有哪些相似之处呢?左公柳外形美:抓住“高大茁壮、身姿挺拔、刚劲有力、宛如帷幄”这些词语来感悟;左公柳的"神态美:抓住“刚强、英勇无畏、压倒一切困苦”这些词语来领悟;左公柳的精神美:抓住“普普通通、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精神之树”这些词语来体味。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将人与树的描写一一对应比较,从中,学生不仅感受到左公柳是刚强之树,更是象征着爱国将士的精神之树。
“这哪里是一株普普通通的柳树?它分明就是爱国将士们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的精神之树!”这是本文的升华。课文用了四个“那……”组成排比句再次写到了左公柳的形象,描述之中饱含赞美之情。接着作者用反问及设问的修辞方法,进一步提升了贯穿全文的“大柳树”形象:他不是普普通通的刚强之树,而是特殊的精神之树。这精神就是像左宗棠那样的爱国将士们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满腔爱国热忱。
3、在教学中我还做到了详略得当,第二部分精讲,第一、三部分略讲。
4、课件的适当运用渲染了情境,创造出氛围。
《左公柳》教学反思3
《左公柳》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课文记叙了“我们”在游览参观玉门关途中听到导游所讲述的左宗棠的爱国事迹。教学上存在一定的难度。为此,我将课文分为两部分进行教学。首先从故事部分入手。这一部分结构分明,以导游讲故事过程中的停顿可将故事划分为三个部分:主动请缨——身先士卒——建设新疆;接着,我引导学生学习故事。在学习第一个爱国故事时,抓住“力排众议”“主动请缨”体会左宗棠决心保卫祖国领土完整的豪情。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左宗棠的慷慨激昂;第二个故事,引导学生抓住抬棺出征的场面描写,通过词语“视死如归”“置之度外”体会左宗棠誓死保卫新疆的决心;第三个故事则抓住边指挥打仗边让士兵栽树的行为通过“不仅……而且……”“不但……而且……”感悟。
那么,明明是写树的文章,作者为什么要花那么多的笔墨来写人呢?学生由此明白,原来作者是在借物喻人。既然是借物喻人,那么人与树之间就一定有共同之处。那么,人与树之间到底有哪些相似之处呢?左公柳外形美:抓住“高大茁壮、身姿挺拔、刚劲有力、宛如帷幄”这些词语来感悟;左公柳的"神态美:抓住“刚强、英勇无畏、压倒一切困苦”这些词语来领悟;左公柳的精神美:抓住“普普通通、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精神之树”这些词语来体味。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将人与树的描写一一对应比较,从中,学生不仅感受到左公柳是刚强之树,更是象征着爱国将士的精神之树。
“这哪里是一株普普通通的柳树?它分明就是爱国将士们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的精神之树!”这是本文的升华。课文用了四个“那……”组成排比句再次写到了左公柳的形象,描述之中饱含赞美之情。接着作者用反问及设问的修辞方法,进一步提升了贯穿全文的“大柳树”形象:他不是普普通通的刚强之树,而是特殊的精神之树。这精神就是像左宗棠那样的爱国将士们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满腔爱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