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的读后感总汇(10)
2022-08-25 来源:百合文库
最后的一篇是《怀沙》,其实不能用先生的《朝花夕拾》来概括,可是我觉得,他们的宗旨是一样的,那就是,应该是收拾好一切的时候了。《抽思》、《哀郢》、《悲回风》,这三篇的调子都是很低沉很压抑的,而且是一篇比一篇压抑,让人看得全身不舒服。这种不舒服的感觉并不是《九歌·山鬼》中的那种薄雾冥冥的“鬼气”,而是一种从心灵的力量,压制得你透不过气来。
读完《九章》,闭上眼睛,就可以看见这样一副场面。楚地奔流的江水,高耸突兀的巉岩,屈原带高冠,衣广袖,一个修长而静默的背影就那样立着,举手投足间只有两个字:孤独。试着读《楚辞》,特别是读《离骚》、《国殇》、《哀郢》、《卜居》、《渔父》时,心中狂躁不安。《楚辞》犹如疾风暴雨,控诉人间罪恶,特别是屈原的愤世嫉俗,特立独行都让人产生紧张与不安。奇崛的语言和疯狂得失去控制的想象,都让人情绪不宁。
不管如何,我明白,我现在的心境,需要的是回环往复而不是狂乱无章。这时候的《楚辞》,于我而言大概是一剂良药,多服为宜!
读屈原的《楚辞》有感3篇3
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
众人皆醉,何不餔其槽而歠其离?
何故深思高举,自令见放为?
在湘江江谭边,渔父遇到了屈原并认出了他是被放逐的三闾大夫,于是,两人便开始讨论深刻的处世之道和人生哲理。《楚辞·渔父》记载的就是渔父和屈原的讨论过程。并且由渔夫的谈吐举止可知,他并不是真正的渔父,按文中的话来说是“与世推移”,是一个懂得随遇而安,乐天知命的隐士形象。他看透了尘世的纷纷扰扰,但决不回避,而是恬然自安,将自我的情操寄托到无尽的大自然中,在随性自适中保持自我人格的节操。
渔父是作为屈原的对面存在的,面对社会的黑暗、污浊,屈原按文中的话来说是“深思高举”,则显得执着,决绝,他始终坚守着人格之高标,追求清白高洁的人格精神,宁愿舍弃生命,也不与污浊的尘世同流合污,虽然理想破灭了,但至死不渝。
读完《九章》,闭上眼睛,就可以看见这样一副场面。楚地奔流的江水,高耸突兀的巉岩,屈原带高冠,衣广袖,一个修长而静默的背影就那样立着,举手投足间只有两个字:孤独。试着读《楚辞》,特别是读《离骚》、《国殇》、《哀郢》、《卜居》、《渔父》时,心中狂躁不安。《楚辞》犹如疾风暴雨,控诉人间罪恶,特别是屈原的愤世嫉俗,特立独行都让人产生紧张与不安。奇崛的语言和疯狂得失去控制的想象,都让人情绪不宁。
不管如何,我明白,我现在的心境,需要的是回环往复而不是狂乱无章。这时候的《楚辞》,于我而言大概是一剂良药,多服为宜!
读屈原的《楚辞》有感3篇3
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
众人皆醉,何不餔其槽而歠其离?
何故深思高举,自令见放为?
在湘江江谭边,渔父遇到了屈原并认出了他是被放逐的三闾大夫,于是,两人便开始讨论深刻的处世之道和人生哲理。《楚辞·渔父》记载的就是渔父和屈原的讨论过程。并且由渔夫的谈吐举止可知,他并不是真正的渔父,按文中的话来说是“与世推移”,是一个懂得随遇而安,乐天知命的隐士形象。他看透了尘世的纷纷扰扰,但决不回避,而是恬然自安,将自我的情操寄托到无尽的大自然中,在随性自适中保持自我人格的节操。
渔父是作为屈原的对面存在的,面对社会的黑暗、污浊,屈原按文中的话来说是“深思高举”,则显得执着,决绝,他始终坚守着人格之高标,追求清白高洁的人格精神,宁愿舍弃生命,也不与污浊的尘世同流合污,虽然理想破灭了,但至死不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