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汇集(6)
2022-08-25 来源:百合文库
于丹《论语心得》中列举了许多浅显易懂的故事,我感触很深。如:“处世之道”中讲到的寓言故事:一个孩子十分爱发脾气,于是父亲让他每发一次脾气就在篱笆上敲一颗钉子,一天下来,孩子看见他敲了许多钉子,心里很不好意思,父亲便让他如果一天不发脾气,就拔一颗钉子,当钉子拔完时,孩子高兴极了,因为他学会了克制,可是父亲却告诉他虽然钉子拔了,但却会留下一个个不能消除的洞。这个故事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们做事一定要先往远想,这样避免对别人的伤害,也减少自己将来的悔恨。
作为教师的我们,与学生的接触较多,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学生,这样或者那样的事情。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我们在处理这些问题时,应该少些指责和抱怨,给学生多些鼓励和赞扬,只有这样,你才会在学生的心目中留下较好的印象,你的教育教学工作也才能正常的开展。要知道,虽然你能够拔掉钉子,但是却会留下一个个不能消除的洞。
距离和独立是一种对人格的尊重。
于丹在“处世之道” 中引用了一位英国心理学女博士的话: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让我联想到我们教师对学生的爱,其实也是一种“父母”的爱,一种以分离为目的的爱。
在现在社会大背景下,教师的爱已经有了许多的变味。师生之间的那种适度,往往非常难把握,有人说教育事业是一个服务行业,教师是服务学生的,学生是上帝等等,这一直是捆扰我的问题。也许是我的理解有些偏颇,或是肤浅。于丹老师的解说,无疑给了我一些答案。无论是朋友还是亲人,都应该把握一个分寸,适度为最好。所以,我觉得我们对待学生,也应该有个适度。我们教育学生、传授知识,最终是要让他们学会做人、成人。
“天地之道”。这个世界上的真理,永远都是朴素的,就好像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一样;就好像春天要播种,秋天要收获一样。
《论语》终极传递的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
作为教师的我们,与学生的接触较多,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学生,这样或者那样的事情。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我们在处理这些问题时,应该少些指责和抱怨,给学生多些鼓励和赞扬,只有这样,你才会在学生的心目中留下较好的印象,你的教育教学工作也才能正常的开展。要知道,虽然你能够拔掉钉子,但是却会留下一个个不能消除的洞。
距离和独立是一种对人格的尊重。
于丹在“处世之道” 中引用了一位英国心理学女博士的话: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让我联想到我们教师对学生的爱,其实也是一种“父母”的爱,一种以分离为目的的爱。
在现在社会大背景下,教师的爱已经有了许多的变味。师生之间的那种适度,往往非常难把握,有人说教育事业是一个服务行业,教师是服务学生的,学生是上帝等等,这一直是捆扰我的问题。也许是我的理解有些偏颇,或是肤浅。于丹老师的解说,无疑给了我一些答案。无论是朋友还是亲人,都应该把握一个分寸,适度为最好。所以,我觉得我们对待学生,也应该有个适度。我们教育学生、传授知识,最终是要让他们学会做人、成人。
“天地之道”。这个世界上的真理,永远都是朴素的,就好像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一样;就好像春天要播种,秋天要收获一样。
《论语》终极传递的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