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烟云的读后感精选(2)
2022-08-25 来源:百合文库
京华烟云小说读后感【篇一】
林语堂写《京华烟云》时,正值二战爆发,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华各族儿女奋力抗战之际。林语堂深深的热爱着伟大的祖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他认为作为一个与时俱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在国家形势危急的情况下,就应该义不容辞的将自己的安危和国家的安危紧紧地捆绑在一块,就应该责无旁贷的把自己投入到挽救国家的阵营中去。
他认为“作为一个作家,最有效的武器是作品”,他认为“要使读者如历其境,如见其人,必须借助小说这种手段来表达”,这也是林语堂为什么要写这本书的原因。
1938年的春天,林语堂突然想起翻译《红楼梦》,后来再三思虑而感此非其时也,且《红楼梦》与现代中国距离太远,所以决定写该部小说。
它的文化意蕴表现在人类从对命运的神秘不测到超然彻悟,再到宽怀、同情、献身的境地这样一个不断渐进的精神升华的历程。
在探寻人类精神本质方面,最终都归于一种超然现实的理想化境地,这既是林语堂及其主要代表作的思想文化价值所在,同时也正是其局限性所在。
京华烟云小说读后感【篇二】
小说《京华烟云》于1987年、2005年和2014年曾三次被拍成电视剧,颁上了央视的屏幕。其中,最为经典的要数2005年赵薇版的《京华烟云》。
《京华烟云(2005年赵薇版)》是改编自林语堂同名原著,是作为央视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活动之一的一部民国剧,由当红演员赵薇、潘粤明领衔主演。
2005年10月18日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档播出。女主角赵薇凭借该剧获得第2届中国电视剧风云榜最受欢迎女主角奖,《京华烟云》获得第2届电视剧风云榜十佳电视剧奖第一名和中央电视台2005年年度收视冠军。
京华烟云通过描述京城三大家族的起落沉浮,展现了中国近现代社会的的深刻变化。该书无论是在背景、内容、人物刻画上,还是在文化习俗的选取上,都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这些无不体现出这部小说的互文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