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羽与茶经读后感选录(4)
2022-08-25 来源:百合文库
唐代诗人卢仝在七言古诗《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中,写出了品饮新茶给人的美妙意境。其中的"七碗茶诗"最为脍炙人口:
一碗喉吻润。
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
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一杯清茶,可以让诗人不记世俗,抛却名利,羽化登仙。他将喝茶提高到了一种非凡的境界,茶似乎给他创造了一片广阔的精神世界。
茶经读后感3
作为世界上最早的最完整的最全面的介绍茶的著作,《茶经》集结了中国古人对茶文化的详细认知,推动了一代又一代茶文化的发展。中国是一个千年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崇尚礼节。中国有句民谚:无茶不成礼,中国茶文明传达的是纯,雅,礼和茶道的精神理念,传播的是人与自然的交融,启发人们走向更高的生活境界。正因为它的存在,如今的茶才成为了中国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块儿。诵读茶经,最开始仅仅怀着泛读目录何须细品的心态,然而复杂的文言文给了我机会去细致的品尝,也给了我带来了一个震撼的茶的世界。
《茶经》共三卷十篇,“一之源”考证茶的"起源及性状。“二之具”记载采制茶工具;“三之造”记述茶叶种类和采制方法;“四之器”记载煮茶、饮茶的器皿;“五之煮”记载烹茶法及水质品位;“六之饮”记载饮茶风俗和品茶法;“七之事”汇辑有关茶叶的掌故及药效;“八之出”列举茶叶产地及所产茶叶的优劣;“九之略”指茶器的使用可因条件而异,不必拘泥;“十之图”指将采茶、加工、饮茶的全过程绘在绢素上,悬于茶室,使得品茶时可以亲眼领略茶经之始终。
茶经里的煮茶和饮茶很是一种启迪,引用原文“凡酌置诸碗,令沫饽均。沫饽,汤之华也。华之薄者曰沫,厚者曰饽,细轻者曰花,如枣花漂漂然于环池之上。又如回潭曲渚,青萍之始生;又如晴天爽朗,有浮云鳞然。其沫者,若绿钱浮于水渭,又如菊英堕于鐏俎之中。饽者以滓煮之。及沸则重华累沫,番番然若积雪耳。《荈赋》所谓“焕如积雪,烨若春艹敷”,有之”。说实话自己关于茶的知识有限,想到的也仅仅是手中一杯热腾腾的飘雪,沫饽在水面飘然轻舞,别有一番滋味。在我看来,中国式的茶,应该是一种古老悠然的享受:那画卷中的白衣飘飘的女子,一把油纸伞,婉转的踮起脚尖,轻盈的在荷叶间曼舞,不带走一丝涟漪,朦脓的雨丝是天然的细帘,给少女多了一份神秘与期待。这时轻轻端起手中的茶杯,杯盖轻蹭,缓缓吐出一口浊气,闻着鼻尖梦幻般的清香,喝茶,淡淡的苦涩似乎成了人间极乐,生活之美不过如此。
一碗喉吻润。
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
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一杯清茶,可以让诗人不记世俗,抛却名利,羽化登仙。他将喝茶提高到了一种非凡的境界,茶似乎给他创造了一片广阔的精神世界。
茶经读后感3
作为世界上最早的最完整的最全面的介绍茶的著作,《茶经》集结了中国古人对茶文化的详细认知,推动了一代又一代茶文化的发展。中国是一个千年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崇尚礼节。中国有句民谚:无茶不成礼,中国茶文明传达的是纯,雅,礼和茶道的精神理念,传播的是人与自然的交融,启发人们走向更高的生活境界。正因为它的存在,如今的茶才成为了中国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块儿。诵读茶经,最开始仅仅怀着泛读目录何须细品的心态,然而复杂的文言文给了我机会去细致的品尝,也给了我带来了一个震撼的茶的世界。
《茶经》共三卷十篇,“一之源”考证茶的"起源及性状。“二之具”记载采制茶工具;“三之造”记述茶叶种类和采制方法;“四之器”记载煮茶、饮茶的器皿;“五之煮”记载烹茶法及水质品位;“六之饮”记载饮茶风俗和品茶法;“七之事”汇辑有关茶叶的掌故及药效;“八之出”列举茶叶产地及所产茶叶的优劣;“九之略”指茶器的使用可因条件而异,不必拘泥;“十之图”指将采茶、加工、饮茶的全过程绘在绢素上,悬于茶室,使得品茶时可以亲眼领略茶经之始终。
茶经里的煮茶和饮茶很是一种启迪,引用原文“凡酌置诸碗,令沫饽均。沫饽,汤之华也。华之薄者曰沫,厚者曰饽,细轻者曰花,如枣花漂漂然于环池之上。又如回潭曲渚,青萍之始生;又如晴天爽朗,有浮云鳞然。其沫者,若绿钱浮于水渭,又如菊英堕于鐏俎之中。饽者以滓煮之。及沸则重华累沫,番番然若积雪耳。《荈赋》所谓“焕如积雪,烨若春艹敷”,有之”。说实话自己关于茶的知识有限,想到的也仅仅是手中一杯热腾腾的飘雪,沫饽在水面飘然轻舞,别有一番滋味。在我看来,中国式的茶,应该是一种古老悠然的享受:那画卷中的白衣飘飘的女子,一把油纸伞,婉转的踮起脚尖,轻盈的在荷叶间曼舞,不带走一丝涟漪,朦脓的雨丝是天然的细帘,给少女多了一份神秘与期待。这时轻轻端起手中的茶杯,杯盖轻蹭,缓缓吐出一口浊气,闻着鼻尖梦幻般的清香,喝茶,淡淡的苦涩似乎成了人间极乐,生活之美不过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