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沉默的大多数的读后感细选(21)

2022-08-25 来源:百合文库
不论是中外历史,社会思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陷在教条地传承之中,理性要么被主流唾弃,要么被生活掩埋,社会发展也因此极其缓慢。而当理性被重新唤起时,社会变革则开始轰轰烈烈地开展开来,自然科学、人文艺术也迅猛地发展丰富起来。有价值有意义的思考通常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之上,理性能让你不被情感所蒙蔽,理性能让你批判地接受外界信息的输入,理性能让你的思想真正独立。或许当全社会崇尚理性时,才能让整个社会思想真正地解放,去拥抱自由,精神文明才能极大丰富。
作者自然是没有想在书中对理性的价值做一番高屋建瓴的评论,毕竟这不是他的风格。然而书往后一读,通篇点到即止的论述风格实在让我咬牙切齿。论点总是给人一种只可意会的感觉,捅破天窗的工作只能读者自己去完成,而其论据则通常是荒诞不经的故事,虽然浅显易懂但未免过于牵强。也许这涉及个人文学层次的问题我无法体会,但至少在我希望借助作者的思想去思考时,会感觉这种思考犹如空中阁楼一般缺乏支撑,即便存在也是在风中岌岌可危。
除却思想的深度,思想的广度同样让我无法认同。作者在文革中经历了思想最不自由的年代,因而对思想的自由尤为看重和珍惜。而理性这一思想自由的先决条件,在那个专横的时代而被人们所摒弃。然而作者反复提起那段过往的经历,让我感觉像是听单曲循环的歌曲,熟悉无比的旋律给不了一丝的惊喜。另外,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看法似乎仅源于儒家经典的部分观点,而且援引的观点也基本局限在罗素先生的话语中,这让本已狭隘的思想维度更加地封闭,极大地削减了该书的阅读性。
所以总的来说,我心中的王小波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凡人,他既有种种的不足,又有高尚的思想。我们的时代需要的是更多这样思想的人,而不仅仅被供着的思想。
第11篇:《沉默的大多数》读后感
这本书本来是想写到每周推荐里的,一不小心,写得有点多。逻辑不是很清晰,显得有点啰嗦杂乱,想到哪儿说到哪儿,大家见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