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鸟朝凤的读后感摘录(4)
2022-08-25 来源:百合文库
《百鸟朝凤》电影观后感二:
《百鸟朝凤》讲的是唢呐匠的故事。唢呐作为一种中国乐器,是古时候的礼制的延续。红白喜事,不同场合、不同社会地位,排场和所奏曲目也不同。普通人家过世,吹四台,富贵人家吹八台,而德高望重者过世才可吹奏“百鸟朝凤”——一首难度高、气势浑厚的大悲之乐。
电影开始时的1983年,还是唢呐匠备受尊重的年代。但与其说尊重的唢呐匠,不如说尊重的是“礼”。那时候的婚礼请唢呐班来演奏,是要对唢呐师行迎师礼的。主角焦三,就是这样一位备受尊重的唢呐匠。因为在无双镇,只有他的焦家班会吹“百鸟朝凤”。
但焦师傅逐渐老去,他需要把手艺传给一个“把唢呐吹进骨头缝儿”里的人。这个人就是他刚收的小徒弟,游天鸣。游天鸣十几岁到焦师傅家,从吸水学起,到学会用唢呐惟妙惟肖地模仿各种鸟叫,最终二十几岁学成“百鸟朝凤”,从师傅手中接过焦家班,自立门户为游家班。
游天鸣自立门户应该是在1995年左右,那时候改革开放已经十几年了,全国都在搞经济建设,大家一致向“钱”看。老辈儿的规矩,婚礼丧礼的礼制,都没人在意了。唢呐匠作为礼制产物,自然也不再有当初的江湖地位。游鸿明自立门户后的第一次活儿,是小学同学的婚礼。演奏时的太师椅变成了长板凳,入门时的迎师礼变成了大红包。导演用钞票,展现了物质对精神的侵蚀。
有人看过电影后说备受鼓励,要开始保护民族文化,复兴民族文化。我当然不否认这点,唢呐是非常有特色的中国民俗乐器,更不用说背后的礼制曾经是非常先进的国家、社会制度。但看过电影中令我感触颇深,几次落泪的不是因为这是中国的文化,而是我看到当一个人心中有了“应该怎样”的信念的时候他的人生状态有什么不同。
如果你准备去看这部电影,你不要想着这是一部拍中国唢呐匠的电影。你可以把唢呐换成小提琴,换成油画笔,甚至换成寿司。不要去挖掘“民族”的东西,不要去从唢呐中找“中国人”的文化认同感,就仅仅是看一个人喜欢一个东西喜欢到极致,是一种什么状态。
《百鸟朝凤》讲的是唢呐匠的故事。唢呐作为一种中国乐器,是古时候的礼制的延续。红白喜事,不同场合、不同社会地位,排场和所奏曲目也不同。普通人家过世,吹四台,富贵人家吹八台,而德高望重者过世才可吹奏“百鸟朝凤”——一首难度高、气势浑厚的大悲之乐。
电影开始时的1983年,还是唢呐匠备受尊重的年代。但与其说尊重的唢呐匠,不如说尊重的是“礼”。那时候的婚礼请唢呐班来演奏,是要对唢呐师行迎师礼的。主角焦三,就是这样一位备受尊重的唢呐匠。因为在无双镇,只有他的焦家班会吹“百鸟朝凤”。
但焦师傅逐渐老去,他需要把手艺传给一个“把唢呐吹进骨头缝儿”里的人。这个人就是他刚收的小徒弟,游天鸣。游天鸣十几岁到焦师傅家,从吸水学起,到学会用唢呐惟妙惟肖地模仿各种鸟叫,最终二十几岁学成“百鸟朝凤”,从师傅手中接过焦家班,自立门户为游家班。
游天鸣自立门户应该是在1995年左右,那时候改革开放已经十几年了,全国都在搞经济建设,大家一致向“钱”看。老辈儿的规矩,婚礼丧礼的礼制,都没人在意了。唢呐匠作为礼制产物,自然也不再有当初的江湖地位。游鸿明自立门户后的第一次活儿,是小学同学的婚礼。演奏时的太师椅变成了长板凳,入门时的迎师礼变成了大红包。导演用钞票,展现了物质对精神的侵蚀。
有人看过电影后说备受鼓励,要开始保护民族文化,复兴民族文化。我当然不否认这点,唢呐是非常有特色的中国民俗乐器,更不用说背后的礼制曾经是非常先进的国家、社会制度。但看过电影中令我感触颇深,几次落泪的不是因为这是中国的文化,而是我看到当一个人心中有了“应该怎样”的信念的时候他的人生状态有什么不同。
如果你准备去看这部电影,你不要想着这是一部拍中国唢呐匠的电影。你可以把唢呐换成小提琴,换成油画笔,甚至换成寿司。不要去挖掘“民族”的东西,不要去从唢呐中找“中国人”的文化认同感,就仅仅是看一个人喜欢一个东西喜欢到极致,是一种什么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