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赤壁读后感集锦(12)
2022-08-25 来源:百合文库
文章结尾时,讲到了世间万物各有主宰,如果不是属于自己所有的,即使一丝一毫也不能占为己有。只有江上的清风和山间的明月,和耳朵听到的声音、眼睛看到的美景,这些都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取用它们是没有禁止的,而且永远享用不完。这些话给我的启示是,“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未取”——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才能体会到“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才能倍感“造物者之无尽藏”之美好,才会更加珍惜生命,去学习无穷尽的知识,这样才无悔自己的一生!
苏轼《赤壁赋》读后感3
赤壁者,昔孙刘计施祝融败强曹之所也。其确然所在,古来众说不一。东坡居士二游之文词,光绝千古,然或曰是处也,非真赤壁。呜呼!然则真也假也,又何妨焉?得享妙文佳句,即实所咏者乃庭中石山,又何憾乎?人有穷推苦测者,乃舍本逐末,惑矣。又有自命不凡者,以己之慧目鉴人之得失,嗤笑不已,殊不知有识之士反讥之矣,夫复何言?
少时吟诵东坡之前赤壁赋,如杭一苇于流水之上,随波转折,任意西东,进退无不宛转如意,疑乃御风。文章佳妙,字字如珠如玑,如檀如麝,见之忘俗,读之解忧,清音不绝,齿颊余香。沐江上之清风,玩山间之明月,乐趣无穷,吾心欣欣然,虽千载也,亦得共享造化之无尽藏也。
数载间复吟前赋,方其稍悟东坡真义所在。又读后赋,始茫茫然,隐有栗栗之感。明月不改,山川依旧,然心之所见,浑不若前。前赋得一清字,后赋得一寒;前文妙在逸,后文佳于虚。清拔轻逸固难为,正是翩翩少年之态。然由实转虚,自明月远箫至山谷长啸,寒意弥满,木叶萧萧,窥桓宇之秘奥,悟天地之真宗。然莫可名状,无以言传,一鹤蹁跹,缟衣玄裳。君得之否?此东坡之仙笔,东坡之谐谑,亦东坡之真趣矣。
予今夏亦曾往赤壁一游,是时江流疾速,芳草青青,夕阳在山,暮霭满天,绝壁千寻,静立无语。正乃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争不教人心生岁月无情,人生若梦之叹?漫天愁绪,袭面而来,一时无端。风霜渐历,年岁已长,再吟前赋,无复少时飞扬之感。少年心性,吾思之甚矣!呜呼!江边一望楚天长,征鸿飞杳杳,流水去茫茫。
苏轼《赤壁赋》读后感3
赤壁者,昔孙刘计施祝融败强曹之所也。其确然所在,古来众说不一。东坡居士二游之文词,光绝千古,然或曰是处也,非真赤壁。呜呼!然则真也假也,又何妨焉?得享妙文佳句,即实所咏者乃庭中石山,又何憾乎?人有穷推苦测者,乃舍本逐末,惑矣。又有自命不凡者,以己之慧目鉴人之得失,嗤笑不已,殊不知有识之士反讥之矣,夫复何言?
少时吟诵东坡之前赤壁赋,如杭一苇于流水之上,随波转折,任意西东,进退无不宛转如意,疑乃御风。文章佳妙,字字如珠如玑,如檀如麝,见之忘俗,读之解忧,清音不绝,齿颊余香。沐江上之清风,玩山间之明月,乐趣无穷,吾心欣欣然,虽千载也,亦得共享造化之无尽藏也。
数载间复吟前赋,方其稍悟东坡真义所在。又读后赋,始茫茫然,隐有栗栗之感。明月不改,山川依旧,然心之所见,浑不若前。前赋得一清字,后赋得一寒;前文妙在逸,后文佳于虚。清拔轻逸固难为,正是翩翩少年之态。然由实转虚,自明月远箫至山谷长啸,寒意弥满,木叶萧萧,窥桓宇之秘奥,悟天地之真宗。然莫可名状,无以言传,一鹤蹁跹,缟衣玄裳。君得之否?此东坡之仙笔,东坡之谐谑,亦东坡之真趣矣。
予今夏亦曾往赤壁一游,是时江流疾速,芳草青青,夕阳在山,暮霭满天,绝壁千寻,静立无语。正乃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争不教人心生岁月无情,人生若梦之叹?漫天愁绪,袭面而来,一时无端。风霜渐历,年岁已长,再吟前赋,无复少时飞扬之感。少年心性,吾思之甚矣!呜呼!江边一望楚天长,征鸿飞杳杳,流水去茫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