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与做人的读后感汇集(2)
2022-08-25 来源:百合文库
为学与为人读后感1
《为学与做人》虽然是梁启超在清华大学的演讲,却对不惑、不忧、不惧进行了深入的剖析。首先,文章剖析了不惑。人们要达到不惑,要完成三个层级:首先是常识的积累,其次是要有专门的学识,而最重要的是智慧的养成,一是要使思维变得细密踏实,二是要使脑子变得条理清晰。其次,针对不忧的问题,文章提出了仁者不忧的观点。仁者之所以能做到不忧,不外乎舍弃了常人所热衷的成败与得失。
最后,文章剖析了属于意志力范畴的“不惧”。一是要心地光明,才能够保持勇气;二是要控制个人的欲望,“不为劣等欲望所牵制”才会意志力强。在对如何做人进行了“知”、“情”、“意”三个方面的剖析之后。作者对听众发出了质询,揭示了青年的现状,发人隐忧,给人以触动,唤起青年的共鸣,进一步发出号召,号召青年养足智慧,建立好的人生观,磨练意志。
读完这篇文章,我不断地在思考我寒窗苦读十二年考进大学是为了什么?我想要在这短短的四年中获得什么?毫无疑问,读大学是为了学习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但是,仅仅是为了知识和技能吗?答案是否定的。梁启超先生认为上学的目的是学做人。实际上,不光是那个时代需要这样的回答,我们这个时代,时隔多年,也仍然需要这样的回答。因为,有太多的学生迷失在智识教育中。其结果就是迷失自我,沦落人生。
在这个中产阶级不断崛起的时代,人们经历了几次工业革命,生活水平有了巨大的提高。但是,安逸使人累。在旧社会尚且有无数大学生思考探索救国之道,而如今,大学校园里满是娇生惯养的洋娃娃们,忙着谈恋爱、办社团、享受大学校园美好生活的莘莘学子们没有时间思考,没有时间讨论,甚至没有时间上课……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这是常识,可是为什么我们都不懂得,或者懂得有做不到呢!梁先生认为要达到不惑,就要养成我们的判断能力。要养成判断能力,首先要积累常识,而最重要的是养成智慧。对于一些常识性的问题,例如光的传播比声音快,在公交上要给老人、孕妇让座等等,这些不仅要了解,还要落实到行动中。对于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不要过分依赖他人,要独立思考问题,在不断思考和实践中养成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