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非暴力沟通的读后感收集(67)

2022-08-24 来源:百合文库
假如这位女教师懂得“隐蔽的暴力”的危害,惨剧也许就可以避免。
所谓大道至简。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模式并不复杂深奥,关键在于有意识地在实践中依次运用好以下四个步骤:
观察——明了正在发生的事情、对方在干什么并客观加以陈述(比如,本周三次数学作业你两次没交也没有说明理由);
感受——表达“难过”“开心”“气愤”“害怕”等基于观察的感受( 比如,我不满意);
需要——告知那样的感受是出于内心何种需要( 比如,因为我需要每个学生都对自己的学习负责);
请求——明确告知希望对方怎么做(比如,请补交前两次的作业以后要按时完成)。
非暴力沟通的精髓在于对这“四要素”的察觉,运用时则可以根据需要作出调整而不是固定不变。借助这“四要素”诚恳、清晰地表达自己,这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还要借助这一沟通模式学会倾听,用心体会对方此刻的观察、感受和需要并予以帮助。
“观察”是非暴力沟通模式的第一个要素,但不幸的是我们平常在沟通中往往将观察和评价(包括批评、归类、比较等)混为一谈。我们自以为在表达观察的结果,实际上却是主观评价、甚至武断地给对方贴“懒惰”“不负责任”“自私”等种种负面的标签。
比如:学生做错了2道题目。有的老师会说“这种题目还做错,真笨”。这样的表述并非是在指出学生的错误(观察),实际表达的是老师主观的感受(连不该错的都做错了,我很不满意)和评价(你是个笨家伙)。对观察结果的正确陈述是“这次布置的N道题,你做对了N-2道,做错了2道”。非暴力沟通模式并非要求我们不作任何评论,而是强调区分观察和评论的重要性。即使要评价也要基于特定的事件和环境而不要绝对化甚至拔高到人品、道德的层面上去。如果不能将评价从我们习以为常的“观察”中剥离出来、哪怕评价中包含着我们的需要和请求,那么对方将倾向于关注批评等评价性信息而可能对我们的需要和请求弃之不顾,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摩提说得好:“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