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明湖居听书读后感集合(52)

2022-08-24 来源:百合文库
2、下面我讲讲对文章内容的分析。
我从两条思路去分析这篇文章。
第一条思路:三奏,即琵琶女的三次演奏。
学生通过讨论可以找到:第一次演奏在文章第一节,第二次演奏在文章第二、三节,第三次演奏在文章最后一节。在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中,学生要掌握的是作者对声音的描写技巧。
先分析第一次演奏,即第一节。我设置如下问题:
a,这一段音乐描写属于什么描写?
b,从这里的景物描写中可以看出琵琶女演奏的是怎样的音乐?
学生通过讨论找到答案:这是种音乐的侧面烘托描写。也是用文字去表现音乐的一种手法。通过环境描写烘托了悲凉萧瑟的琵琶声。
第二次演奏,这是文章的重点部分。这一部分出现了很多名句,可以让学生先挑出来读读。然后我准备了以下几个问题:
a,作者在描写声音时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运用的词有什么特点,举例说明。
b,这一段根据演奏的起承转合可以分为几层,哪一层是高潮部分?
c,这一部分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结尾,有什么作用?
d,这一部分琵琶女音乐的基调是怎样的?
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回答这几个问题。这一部分主要在于品味作者描写音乐的妙处,通过回答上面的问题,学生可以概括出作者描写音乐的方法:
a,诗人善用比喻,写虚渺飘忽、过耳即逝的无形之乐。
b,善用拟声词和双声叠韵词。
c,侧面烘托的手法。
d,在对乐曲的描写中融入了深厚的"情感。
第三次演奏,在文章最后一节,让学生反复诵读,自己品味。
第二条思路:三感,即作者的三次感悟。
对应琵琶女的三次演奏,作者相应有三次感受。学生在文中不难找到。
在第一次感悟中可以让学生回答怎样的问题,a,你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初听声音时的心情吗?b,你从哪里捕捉到了作者的心情?c,这样的环境描写烘托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