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西莫夫短文读后感汇总(12)
2022-08-24 来源:百合文库
4.比较分析两文的说明对象和说明角度,把握两文所介绍的科学知识,体会作者思维的开放性与周密性。
过程和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想问题的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学习作者运用丰富的科学知识,敏锐的科学眼光深入探索未知的精神,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不囿于成说,敢于创新,向科学的未知领域进军。
教学重点:
1.把握两篇短文的内容,明确说明对象,理清写作思路。
2.学习作者善于联系,由此及彼,多角度、多侧面的思维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补充说明的作用和含意。
教学方法:
1.比较阅读法。
2.涵泳品味法。
3.延伸拓展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精读课文,比较分析两篇短文的说明对象和说明角度,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揣摩语言,体会作者独特的语言风格;学习作者的思维方法,引导学生留心生活,思考自然和社会,多角度看问题,获得新知、真知。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课文。
6500万年前,在地球上生活了1.65亿年的恐龙突然灭绝了,这成了生物史上最大的谜。不同地域恐龙化石的发现意味着什么?导致恐龙灭绝的原因是什么?阿西莫夫的两篇短文对此分别做了回答。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恐龙无处不在》和《被压扁的沙子》。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学生朗读课文。
教师检查预习情况。(多媒体显示)
(1)辨音
遗骸褶皱劫难追溯
(2)释义
遗骸褶皱劫难致密天衣无缝
2.从课文注解得知,这两篇短文在原书中编排在一起,同在《地球科学新疆域》章节里,请问这两篇短文在内容上有什么联系?
三、精读课文,比较分析两篇短文的说明对象和说明角度,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过程和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想问题的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学习作者运用丰富的科学知识,敏锐的科学眼光深入探索未知的精神,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不囿于成说,敢于创新,向科学的未知领域进军。
教学重点:
1.把握两篇短文的内容,明确说明对象,理清写作思路。
2.学习作者善于联系,由此及彼,多角度、多侧面的思维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补充说明的作用和含意。
教学方法:
1.比较阅读法。
2.涵泳品味法。
3.延伸拓展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精读课文,比较分析两篇短文的说明对象和说明角度,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揣摩语言,体会作者独特的语言风格;学习作者的思维方法,引导学生留心生活,思考自然和社会,多角度看问题,获得新知、真知。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课文。
6500万年前,在地球上生活了1.65亿年的恐龙突然灭绝了,这成了生物史上最大的谜。不同地域恐龙化石的发现意味着什么?导致恐龙灭绝的原因是什么?阿西莫夫的两篇短文对此分别做了回答。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恐龙无处不在》和《被压扁的沙子》。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学生朗读课文。
教师检查预习情况。(多媒体显示)
(1)辨音
遗骸褶皱劫难追溯
(2)释义
遗骸褶皱劫难致密天衣无缝
2.从课文注解得知,这两篇短文在原书中编排在一起,同在《地球科学新疆域》章节里,请问这两篇短文在内容上有什么联系?
三、精读课文,比较分析两篇短文的说明对象和说明角度,深入理解文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