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清流》读后感汇集(50)
2022-08-24 来源:百合文库
王国维有人生“三境说”——昨夜西风凋树,独上高楼,望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星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其实,我们的心灵也要有“三境”。一日保持纯净,明辨事非。二日接纳美好,宽容为人。三日创造美好,共建和谐。我们内心的“围城”若能遵从这三点,只怕我们会在城里幸福生活还不世,外人也想要进来体验一番吧!
保持纯净是说我们心灵的“围城”要抵制真正“假恶丑”的东西。只有保持内心的纯净,我们才有一双洁净的慧眼生活,做到亭亭独立于人世。荷花的美除了在于她挺立的身姿,还有其“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品质。
接纳美好宽容为人是说我们要保持内心大度,让心灵的“围城”乐于接受帮助。《圣位》里有一句话说:“凡有的,还要还给他,让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去。”这句话表面上写了一种富人更富,穷人更穷的形式,实际上,它也能解释为:拥有美丽的,他的美好会更多,内心更纯净愉悦。而抛弃美好的,则美好而会离开而去。只有接纳,才能创造。
创造美好共建和谐则是说我们不能生活在“围城”中一味接纳,还要学会创造,打开城门将美好撒向远方,作一个无私的奉献者。这样,我们的“围城”才是有活力的,健康的。
心灵的“围城”不可怕,可怕的是它会变成一座“空城”,毫无生气。心灵的“围城”不可怕,可怕的是它会变成一座“自私之城”。阿尔卑斯山脉上有这样一块标语,上面说“在路上,欣赏美啊!”我们的心灵的“围城”也要学会欣赏,学会接纳,学会奉献。这样,每个人的“围城”会因有共同的美好存在而相互吸收、联系。如此一来,和谐之道还会远吗?
名著《围城》读后感 篇22
小说的故事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到20世纪40年代,主角方鸿渐是一个被动、无能、意志不坚定的人。小说围绕着方鸿渐外出留学、购买虚构博士学位证书并回国、及后来抗战时期等一系列事件展开。
保持纯净是说我们心灵的“围城”要抵制真正“假恶丑”的东西。只有保持内心的纯净,我们才有一双洁净的慧眼生活,做到亭亭独立于人世。荷花的美除了在于她挺立的身姿,还有其“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品质。
接纳美好宽容为人是说我们要保持内心大度,让心灵的“围城”乐于接受帮助。《圣位》里有一句话说:“凡有的,还要还给他,让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去。”这句话表面上写了一种富人更富,穷人更穷的形式,实际上,它也能解释为:拥有美丽的,他的美好会更多,内心更纯净愉悦。而抛弃美好的,则美好而会离开而去。只有接纳,才能创造。
创造美好共建和谐则是说我们不能生活在“围城”中一味接纳,还要学会创造,打开城门将美好撒向远方,作一个无私的奉献者。这样,我们的“围城”才是有活力的,健康的。
心灵的“围城”不可怕,可怕的是它会变成一座“空城”,毫无生气。心灵的“围城”不可怕,可怕的是它会变成一座“自私之城”。阿尔卑斯山脉上有这样一块标语,上面说“在路上,欣赏美啊!”我们的心灵的“围城”也要学会欣赏,学会接纳,学会奉献。这样,每个人的“围城”会因有共同的美好存在而相互吸收、联系。如此一来,和谐之道还会远吗?
名著《围城》读后感 篇22
小说的故事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到20世纪40年代,主角方鸿渐是一个被动、无能、意志不坚定的人。小说围绕着方鸿渐外出留学、购买虚构博士学位证书并回国、及后来抗战时期等一系列事件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