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读后感100字摘录(12)
2022-08-24 来源:百合文库
《老子》开篇为我们讲述了“道”,道产生了天下万物,可它不是一般的道,不可以用言语来表述的,是非常深邃奥妙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是道创生万物的本原。《老子》中认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是“混而为一”道。这与古希腊的很多哲学家的想法很不一样,泰勒斯认为万物的本原是水,亚里士多德认为火是万物的本原,乃至后来在科学水平比较高的情况下,出现了原子是世界的本原这一说,让我不禁思考:在古代中国,为什么会认为道这虚拟的东西是万物的本原,而不是跟西方所说的`某一特定的物质。难道是文明的本质性不同吗?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其实,客观世界就是矛盾对立着的,可人们却因为自己的主观,有了所谓的美恶、善与不善,这才有了每个人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审美观等等。可在《老子》里面,“有无相生,难以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每个事物的存在都是以其对立面的存在来体现了。也许,这就是我们中国古典哲学中的“相反相成”。
“上善若水”这是家喻户晓的一句经典了,可又有谁能真正理解这句话的内涵呢?老子以水来教化世人,用水性比喻有高尚品德者的人格。“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不就是说高尚的品格就像水那样,那么柔,停留在卑下的地方,滋润万物却不与之争。这才是最高的善吧。而如今,反思社会,争权夺利,趋炎附势,哪能体现善呢?又还有多少人做到无私呢?老子认为“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能自生,故能长生。”由天地之长久存在,是因为天地如此无私的奉献着自己。所以。老子说:“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由于自己的无私,最终成就了自己,如此都伟大呀。
其实,《老子》里讲到了很多人道的部分,正是我喜欢的。关于为人处世的哲学:“功遂身退,天之道也。”为人之道,要求行事须留有余地,不要把事情做得太过,无论做什么都要有一个度,应该适可而止。人们不可“盈”,一个人在成就功名之后,就应当身退不盈,才是长保之道呀。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其实,客观世界就是矛盾对立着的,可人们却因为自己的主观,有了所谓的美恶、善与不善,这才有了每个人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审美观等等。可在《老子》里面,“有无相生,难以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每个事物的存在都是以其对立面的存在来体现了。也许,这就是我们中国古典哲学中的“相反相成”。
“上善若水”这是家喻户晓的一句经典了,可又有谁能真正理解这句话的内涵呢?老子以水来教化世人,用水性比喻有高尚品德者的人格。“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不就是说高尚的品格就像水那样,那么柔,停留在卑下的地方,滋润万物却不与之争。这才是最高的善吧。而如今,反思社会,争权夺利,趋炎附势,哪能体现善呢?又还有多少人做到无私呢?老子认为“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能自生,故能长生。”由天地之长久存在,是因为天地如此无私的奉献着自己。所以。老子说:“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由于自己的无私,最终成就了自己,如此都伟大呀。
其实,《老子》里讲到了很多人道的部分,正是我喜欢的。关于为人处世的哲学:“功遂身退,天之道也。”为人之道,要求行事须留有余地,不要把事情做得太过,无论做什么都要有一个度,应该适可而止。人们不可“盈”,一个人在成就功名之后,就应当身退不盈,才是长保之道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