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云刘慈欣读后感汇合(4)
2022-08-24 来源:百合文库
阿兰德波顿《旅行的艺术》
也正如康德曾经说过,“崇高是一切与之相比都是小的那个东西。”
好,所以这和科幻有什么关系呢?有的,成长过程之后一次次的经历,慢慢提高着我对崇高体验的阈值,慢慢人就不容易被震撼了。这时大自然已经慢慢无法满足我对于崇高审美的贪婪了,我想要通过艺术和不断攀登去感受,又被拘束在城市里,这时候就需要更大的幻想来填充了,好的科幻就是这个好的选择。觉得大自然还太小?没关系,我们从宇宙的角度来想这个问题。觉得对于时间想象力不够?没关系,故事里转眼百年千年万年。
从这个角度而言,我爱《诗云》多于《吞食者》。
《吞食者》的主题相对简单些,是关于人类的发展和资源之间和自然之间的.关系。精彩的地方在于情节的铺垫、反转和结局对于人类人性的温情。
而《诗云》的主题,关于艺术和技术,简单来讲探讨的是一个问题——“技术的尽头能不能超越和吞噬掉艺术的价值”。这个问题,对于这个时代,难道不是很有趣吗?而大刘讲的这个故事讲得特别的浪漫。
我想,在现有的想象力框架,确实无法想象技术能用如何的方式超脱艺术的创造给人带来的感知。也许回归到最本质的问题,如果技术能彻底解构灵魂,把灵魂也用唯物的方式解释清楚,那也许有希望吞噬掉艺术。
总之,一直觉得科幻小说的阅读,在审美的体验上存在“捷径”,题材天然具有想象力本身的美感。而能用短篇把这种美感传递到位,又是一件很考验作者笔力的事情。而《诗云》就是这样美妙的作品,和大刘其他作品比,丝毫不比《流浪地球》差。
其中的精妙之处,花四五十分钟看就完了,看完就知道,这并非其他艺术形式可以传达,唯有文字。
前几日,我闲暇无聊,便读了刘慈欣写的小说集《2018》。去年,我读了他写的《三体》三部曲,深为震憾。我以前读过两本科幻小说,是迈克尔·克莱顿写的《侏罗纪公园》和《神秘之球》。虽然读起来也不错,但气势远不如《三体》恢宏。《三体》是长篇巨著,是基于一些物理假说构筑延伸的一个庞大复杂的故事体系,而《2018》带给我则是另一种感受。每篇篇幅虽短,但想象力丝毫不逊,也有各种曲折矛盾,让人脑洞大开。不同于一些看了开头就知道结尾的狗血故事,他的小说,开始让人难以捉摸,然后渐渐明晰,高潮之处终于让人恍然大悟又惊心动魄。结尾简略却令人深思,给人留下无尽的想象。
也正如康德曾经说过,“崇高是一切与之相比都是小的那个东西。”
好,所以这和科幻有什么关系呢?有的,成长过程之后一次次的经历,慢慢提高着我对崇高体验的阈值,慢慢人就不容易被震撼了。这时大自然已经慢慢无法满足我对于崇高审美的贪婪了,我想要通过艺术和不断攀登去感受,又被拘束在城市里,这时候就需要更大的幻想来填充了,好的科幻就是这个好的选择。觉得大自然还太小?没关系,我们从宇宙的角度来想这个问题。觉得对于时间想象力不够?没关系,故事里转眼百年千年万年。
从这个角度而言,我爱《诗云》多于《吞食者》。
《吞食者》的主题相对简单些,是关于人类的发展和资源之间和自然之间的.关系。精彩的地方在于情节的铺垫、反转和结局对于人类人性的温情。
而《诗云》的主题,关于艺术和技术,简单来讲探讨的是一个问题——“技术的尽头能不能超越和吞噬掉艺术的价值”。这个问题,对于这个时代,难道不是很有趣吗?而大刘讲的这个故事讲得特别的浪漫。
我想,在现有的想象力框架,确实无法想象技术能用如何的方式超脱艺术的创造给人带来的感知。也许回归到最本质的问题,如果技术能彻底解构灵魂,把灵魂也用唯物的方式解释清楚,那也许有希望吞噬掉艺术。
总之,一直觉得科幻小说的阅读,在审美的体验上存在“捷径”,题材天然具有想象力本身的美感。而能用短篇把这种美感传递到位,又是一件很考验作者笔力的事情。而《诗云》就是这样美妙的作品,和大刘其他作品比,丝毫不比《流浪地球》差。
其中的精妙之处,花四五十分钟看就完了,看完就知道,这并非其他艺术形式可以传达,唯有文字。
前几日,我闲暇无聊,便读了刘慈欣写的小说集《2018》。去年,我读了他写的《三体》三部曲,深为震憾。我以前读过两本科幻小说,是迈克尔·克莱顿写的《侏罗纪公园》和《神秘之球》。虽然读起来也不错,但气势远不如《三体》恢宏。《三体》是长篇巨著,是基于一些物理假说构筑延伸的一个庞大复杂的故事体系,而《2018》带给我则是另一种感受。每篇篇幅虽短,但想象力丝毫不逊,也有各种曲折矛盾,让人脑洞大开。不同于一些看了开头就知道结尾的狗血故事,他的小说,开始让人难以捉摸,然后渐渐明晰,高潮之处终于让人恍然大悟又惊心动魄。结尾简略却令人深思,给人留下无尽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