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医学》读后感整理(10)
2022-08-24 来源:百合文库
读了这本书,我觉得李时珍是个勤奋的人。他年轻时虽然科举考试落了榜,但是他仍然在努力的学习医学方面的知识,写出了一本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作《本草纲目》,让后世敬仰。
医学书籍读后感1
《心身医学》这本书是医药教材,并且该书的编委们多在医学院或者医院工作,但这本书的视角和中心思想"很心理学"。(抱歉,我主观上将心理学和医学默认为是两个领域)。我所说的"很心理学"是指,针对某些疾病的治疗,编者主张寻找心理原因并解决心理问题,并不是单纯地"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这说明,即使从医学的角度也得承认心理因素对某些疾病的影响,甚至可以说有些时候心理因素应该是第一位被考虑的。
对书名的解读是我认为这本书"很心理学"的原因之一。我曾在发言中提过"身心疾病",老师当时提醒我用"心身疾病"更合适,因为这样更能体现心理因素对躯体疾病的影响和重要性。这次看到《心身医学》这本书的名字,又让我想起老师当时对我的提醒。也正是因为曾经有老师的提醒,我看到这本书的名字就知道"心理因素"在这本书的内容中占据了多么重要的位置。
书中还有一些思想也体现了编者对心身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心理因素的重视。
第一,编者在归纳引发疾病的因素时提到心理、生物和社会因素。进一步阅读作者对社会因素的解释会发现,其实很多社会因素也是需要通过"认知"这一中介变量实现,从本质上说,社会因素只是诱发了疾病,真正导致疾病的还是心理因素。
第二 ,编者在介绍诊断程序时,阐明医生需要详细地了解患者的现病史,尽可能查明起病的原因,同时记录患者诉说时的表情、态度以及其他特殊情况。这种对患者的深入了解和对其"知、情、意"的观察也不同于一般门诊时的快速问诊。
第三,编者强调在给患者解释疾病或作诊断时,除了关注症状外,还要关注症状本身给患者带来的心理压力,即让患者能够正确认识自身的症状,减少症状带来的焦虑和恐慌。第四,在考虑疾病的影响因素时,编者强调患者的人格特点,尤其是"自我中心"这一特点,这与袁老师说的"绝大多数心理问题背后的核心性格问题是自我中心"不谋而合。第五,编者在讨论治疗原则时,强调治疗对患者人格的完善作用,这与袁老师说的."咨询的最终目的是帮助来访者完善人格"也是不谋而合的。
医学书籍读后感1
《心身医学》这本书是医药教材,并且该书的编委们多在医学院或者医院工作,但这本书的视角和中心思想"很心理学"。(抱歉,我主观上将心理学和医学默认为是两个领域)。我所说的"很心理学"是指,针对某些疾病的治疗,编者主张寻找心理原因并解决心理问题,并不是单纯地"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这说明,即使从医学的角度也得承认心理因素对某些疾病的影响,甚至可以说有些时候心理因素应该是第一位被考虑的。
对书名的解读是我认为这本书"很心理学"的原因之一。我曾在发言中提过"身心疾病",老师当时提醒我用"心身疾病"更合适,因为这样更能体现心理因素对躯体疾病的影响和重要性。这次看到《心身医学》这本书的名字,又让我想起老师当时对我的提醒。也正是因为曾经有老师的提醒,我看到这本书的名字就知道"心理因素"在这本书的内容中占据了多么重要的位置。
书中还有一些思想也体现了编者对心身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心理因素的重视。
第一,编者在归纳引发疾病的因素时提到心理、生物和社会因素。进一步阅读作者对社会因素的解释会发现,其实很多社会因素也是需要通过"认知"这一中介变量实现,从本质上说,社会因素只是诱发了疾病,真正导致疾病的还是心理因素。
第二 ,编者在介绍诊断程序时,阐明医生需要详细地了解患者的现病史,尽可能查明起病的原因,同时记录患者诉说时的表情、态度以及其他特殊情况。这种对患者的深入了解和对其"知、情、意"的观察也不同于一般门诊时的快速问诊。
第三,编者强调在给患者解释疾病或作诊断时,除了关注症状外,还要关注症状本身给患者带来的心理压力,即让患者能够正确认识自身的症状,减少症状带来的焦虑和恐慌。第四,在考虑疾病的影响因素时,编者强调患者的人格特点,尤其是"自我中心"这一特点,这与袁老师说的"绝大多数心理问题背后的核心性格问题是自我中心"不谋而合。第五,编者在讨论治疗原则时,强调治疗对患者人格的完善作用,这与袁老师说的."咨询的最终目的是帮助来访者完善人格"也是不谋而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