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香山红叶作者杨朔读后感选录(16)

2022-08-23 来源:百合文库
要克服上述弊病,必须以读吸收,以记储存,以练致用,强化读、记、练,这就是语文课文教学的“三字经” 。
(一)
读是感知课文的必要手段,是理解课文的必由之路。有经验的教师,善于引导学生在读中感受、读中思索 、读中联想,从而获得体验,悟明道理,受到熏陶。如果忽略了读这个环节,再高明的讲解分析也难见成效,因为它违背了认识规律。
一篇课文,究竟要读懂什么?这不仅是读的关键,而且是课文教学的第一要着。因为课文不是对语文知识 的解说,而是综合运用知识的产物。课文的这一特殊性,容易导致教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往往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甲未顾及的方面,却偏偏是乙孜孜以求之处。要解决这一存在问题,提高课文教学的针对性,必须切 实依据课文前的“阅读重点”和“预习提示”。这二者既是教师施教的向导,也是学生阅读的路标。善教者必以此统一教和学的目标,使学生思维入轨,从而确保教学不偏离主航道。除此以外,爱钻研的学生,可另有所 寻,但教者决不作苛求。尤其不搞“毕其功于一役”——奢求学生将课文的方方面面都读懂。因为无需一时弄懂的问题,他日“水到”,自然“渠成”。
课文的内容,有深浅难易,因此,读懂它的方法、途径也不一样。一是可以直接读懂的,二是通过查阅工 具书弄懂的,三是通过教师讲解方能开窍的。教者的责任就在于要善于具体分析,灵活处理。凡是学生容易读懂的,一概不讲;该让学生动手动脑自求得知的,决不越俎代庖;唯在须教师疏导之处,或三言两语,巧加启 发点拔;或作深入浅出的讲解,使学生豁然开朗。这样,才能确保学生读的主动权,使课文教学过程,成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以读求知的过程;才能避免陷入以讲代读的误区。
至于读的方法,须因文而异,巧加选用。文情并茂的短文,应反复朗读,“口诵心惟”,赏析品味;篇幅 较长的课文,同以默读为主,夹以精彩片断的诵读;浅显易懂的长文,可作为速读训练的材料。尤其要注意把 “自读课文”的自主权交给学生,放手让他们读课文,想问题,求领悟,教者只应起督促、评价、答疑的作用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