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先勇上海童年读后感摘录(4)
2022-08-23 来源:百合文库
雉尾:归于平和。得知是讲座讲稿整理,首先就原谅了书里的许多重复分析,可以理解为讲座带学生复习巩固记忆吧。从他人书评里了解到了更加立体的老先生,对红楼及其牵扯的文史哲美学确实是热爱投入。而且以前读红楼有些地方有思路萌芽但没仔细思考,这遍有几个地方倒是点醒了我。想着八十岁老人也许是颤颤巍巍走上讲台讲书,心里就泛起敬意。还是,感谢收获啊。
唯一的自己的纸质红楼梦,程高本,白色封皮被几枝艳丽梅花点缀着。那梅花太过艳丽,不够典雅,标价仅人民币十五,却是我自十二岁那年图书馆里浸润的夏天以来的宝贝。那上面有我这么些年标注的问号与划去问号的横杠。一遍一遍,感悟愈深,又觉得我在它面前愈发渺小。红楼琼宇,包罗万象,低头看众生,平静慈祥,天成之作。
雪芹或是天意,编织出这样一场坚韧的繁华旧梦,传之万年万万年。
《白先勇细说红楼梦》读后感3
年少时曾读过《红楼梦》全本,但除了语文课本选入的章节之外,其余部分都是囫囵吞枣,仅把重点关注在宝黛爱情的主线上,此外并未关注过多。由于原书甚厚,之后数年也未能鼓起勇气再重读一遍。
当然,只是凭我个人疏浅的认知,即使重读红楼梦,也未必能有太多收获。刚好遇见了这本《白先勇细说红楼梦》,便饶有兴致的读下去。白先勇从小说的角度,仔细的解读了这部伟大的作品。
整体感受篇:
过去停留在我头脑中的认知是:红楼梦后四十回乃是高鹗续写。连张爱玲也说过,很不喜欢后四十回的续作。此外还有众多人指出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的`风格差异。
白先勇则从小说的角度,指出由于前半部分为贾府的兴盛,后半部分为衰,自然风格调子不可能相同。并且从书中前前后后各种细节线索的连贯性,人物形象,说话口气的一致性,推测出作者应该是同一个人的结论。
同时,白先勇仔细对比了“庚辰本”与“程乙本”的差别,掂量一字一句的千斤之重与微妙意蕴。这些都是自己阅读红楼梦不可能注意到的,也就无法明白“程乙本”用词用句美在哪里,“庚辰本”某些地方为什么可能是抄书之人的修改或者评论。
唯一的自己的纸质红楼梦,程高本,白色封皮被几枝艳丽梅花点缀着。那梅花太过艳丽,不够典雅,标价仅人民币十五,却是我自十二岁那年图书馆里浸润的夏天以来的宝贝。那上面有我这么些年标注的问号与划去问号的横杠。一遍一遍,感悟愈深,又觉得我在它面前愈发渺小。红楼琼宇,包罗万象,低头看众生,平静慈祥,天成之作。
雪芹或是天意,编织出这样一场坚韧的繁华旧梦,传之万年万万年。
《白先勇细说红楼梦》读后感3
年少时曾读过《红楼梦》全本,但除了语文课本选入的章节之外,其余部分都是囫囵吞枣,仅把重点关注在宝黛爱情的主线上,此外并未关注过多。由于原书甚厚,之后数年也未能鼓起勇气再重读一遍。
当然,只是凭我个人疏浅的认知,即使重读红楼梦,也未必能有太多收获。刚好遇见了这本《白先勇细说红楼梦》,便饶有兴致的读下去。白先勇从小说的角度,仔细的解读了这部伟大的作品。
整体感受篇:
过去停留在我头脑中的认知是:红楼梦后四十回乃是高鹗续写。连张爱玲也说过,很不喜欢后四十回的续作。此外还有众多人指出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的`风格差异。
白先勇则从小说的角度,指出由于前半部分为贾府的兴盛,后半部分为衰,自然风格调子不可能相同。并且从书中前前后后各种细节线索的连贯性,人物形象,说话口气的一致性,推测出作者应该是同一个人的结论。
同时,白先勇仔细对比了“庚辰本”与“程乙本”的差别,掂量一字一句的千斤之重与微妙意蕴。这些都是自己阅读红楼梦不可能注意到的,也就无法明白“程乙本”用词用句美在哪里,“庚辰本”某些地方为什么可能是抄书之人的修改或者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