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实验论文读后感聚集(2)
2022-08-23 来源:百合文库
静下心来细读学校为我征订的教学参考
该文列举了中学(高中、初中)课堂教学中常见的四种逻辑性错误:偷换概念(教材中)、转移论题(教学中)、无效推理(实验中)、缺少条件(习题中)。很多时候,我也有感受中所提到的错误,但却因缺少深刻的思考与相关的知识,一般都采取了模糊的手法而不求甚解。现在看来,这样的处理,不仅仅在教学上没有引导学生进行深刻明晰的认知,对自己的专业成长,也没有起到很好的提升与促进效果。
如文中所提到的教材中“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在教学中我也有所发现:在必修1教材中关于速度的定义方法是从平均速度到瞬时速度,用位移同时间的比值;而在必修2中,在圆周运动中关于线速度的定义,便用弧长与时间的比值,再过渡到时间趋近于零的方法。其实,在当时,这两处关于速度的定义,便出现了矛盾,“位移与弧长”并不是等同的概念,“位移”是矢量,而“弧长”是标量,根本不能等同。其实此处“直接用位移同时间的比值”来定义线速度也完全可以。一个概念的定义,必须具有“唯一性”和“通用性”,而不能随意变更。另外关于教材中的“无效推理”,我在教学中也有发现:教材中关于太阳与行星之间的引力的推理中,当进行到行星受到太阳的引力为 后,因为力的相互作用,进而得出太阳受到行星的引力也是 ,从而得出最终的结论 。牛顿运动三个定律,在当时已经得到地面上物体的运动验证,对于天体运动中力与运动的关系,还在研究之中。
牛顿运动定律是否适用于天体的运动,还有待于更多的观察与研究。更何况,当行星受到太阳的引力正比于行星质量,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也只能说明太阳受到行星的`引力也是正比于行星的质量,而不是太阳的质量。所以,我认为此处的推理存在着逻辑上的缺陷。
通过阅读,再联系平时教学工作中的一些思考,发现自己可以提升的空间还很多。也感叹别人的思考走在了我的前面。反思自己,为什么不能将平时工作的点滴感受、发现、疑惑写成?能力不足、水平不够,还是动力不足、思考不够?也可能是兼而有之。在今后的工作中,还是要更主动的思考,虽不足以形成文字,但也能帮助自己提升,更好地为教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