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潜的情与辞读后感汇总(6)
2022-08-23 来源:百合文库
C.心里感觉到十分,口里只说出七八分,这种情溢乎辞的文学作品的意味更加深永,还可让读者自由驰骋想象,举一反三。
D.用绘画来比喻文学创作的高明之处在于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在表达某种感情时,文字越多就越哆嗦,而语言越简省就越生动有趣。
参考答案
5.B(只要将其融合到思想之中,就是文学的艺术不合文意,还缺少达之于辞这个必备条件。原文是说融情于思,达之于辞,才是文学的艺术。)
6.B(文学只是艺术的一种,艺术经过文学家的熔铸雕琢错。)
7.D(原文中并未根据文字的多少来判定文学作品是否生动,关键是做到以有限寓无限。)
朱光潜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美学家和文艺理论家,他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出版了一本重要的理论著作《诗论》,在这本“大家小书”中,前七章作者阐述了诗的起源、诗的本质和特征、包括诗与音乐、诗与舞蹈、诗与绘画、诗与散文、的关系等问题,第七至第十二章着重论述了中国诗的节奏与声韵以及中国诗何以走上律的路的问题,最后一章,是对陶渊明进行的专门研究。
在书中,朱光潜先生认为中国诗之所以走上律的路,“赋”在其中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因为“一般抒情诗较近于音乐,赋则较近于图画,用在时间上绵延的语言表现在空间上并存的物态。诗本是‘时间艺术’,赋则有几分是‘空间艺术’。”赋可以说是一种大规模的描写诗,诗之所以必流于赋者是因为“人类对自然的观察,兼由粗要以至于精微;对于文字的驾驭,渐由敛肃以至于放肆。”而且,赋尤其侧重于横断面式的描写,要想把空间中纷繁对峙的事物情态都完整的表现出来,所以最容易走上排偶的.道路。而律诗也是注重对仗和音律的文体,意义的排偶,赋先于诗;声音的对仗,赋也先于诗;律诗和赋一样,意义的排偶先于声音的对仗。由此可见,律诗和赋之间有很多的相通之处。
朱光潜《谈美》读后感 篇1
本文作者朱光潜,字孟实。他90岁生涯的大部分都贡献给了中国的美学事业,所以晚年的他被尊称为“美学老人”。
D.用绘画来比喻文学创作的高明之处在于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在表达某种感情时,文字越多就越哆嗦,而语言越简省就越生动有趣。
参考答案
5.B(只要将其融合到思想之中,就是文学的艺术不合文意,还缺少达之于辞这个必备条件。原文是说融情于思,达之于辞,才是文学的艺术。)
6.B(文学只是艺术的一种,艺术经过文学家的熔铸雕琢错。)
7.D(原文中并未根据文字的多少来判定文学作品是否生动,关键是做到以有限寓无限。)
朱光潜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美学家和文艺理论家,他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出版了一本重要的理论著作《诗论》,在这本“大家小书”中,前七章作者阐述了诗的起源、诗的本质和特征、包括诗与音乐、诗与舞蹈、诗与绘画、诗与散文、的关系等问题,第七至第十二章着重论述了中国诗的节奏与声韵以及中国诗何以走上律的路的问题,最后一章,是对陶渊明进行的专门研究。
在书中,朱光潜先生认为中国诗之所以走上律的路,“赋”在其中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因为“一般抒情诗较近于音乐,赋则较近于图画,用在时间上绵延的语言表现在空间上并存的物态。诗本是‘时间艺术’,赋则有几分是‘空间艺术’。”赋可以说是一种大规模的描写诗,诗之所以必流于赋者是因为“人类对自然的观察,兼由粗要以至于精微;对于文字的驾驭,渐由敛肃以至于放肆。”而且,赋尤其侧重于横断面式的描写,要想把空间中纷繁对峙的事物情态都完整的表现出来,所以最容易走上排偶的.道路。而律诗也是注重对仗和音律的文体,意义的排偶,赋先于诗;声音的对仗,赋也先于诗;律诗和赋一样,意义的排偶先于声音的对仗。由此可见,律诗和赋之间有很多的相通之处。
朱光潜《谈美》读后感 篇1
本文作者朱光潜,字孟实。他90岁生涯的大部分都贡献给了中国的美学事业,所以晚年的他被尊称为“美学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