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探索生命》读后感汇聚(12)

2022-08-23 来源:百合文库
《生命科学》读后感2
这是一本比生命科学第一册还要好看的书,它带给我的感受是可怕和好奇。
就来说说这本书让我害怕的动物吧,那就是虎鲸,它是海洋里的杀手,是海底世界的“小霸王”,它可以一口吞掉一头海牛,连鲨鱼都怕它三分呢!再来说说黑熊是如何生长的吧。它们三个月大的时候,小黑熊的眼睛看不到任何东西。它个头很小,身上也没长毛,但是它会长得很快。三个月后,它的体重就达到了5千克左右。这时候,它的牙齿还没有长全,还需要妈妈喂奶。8个月大的时候,小黑熊就开始爬树和玩耍,这样可以帮助它锻炼肌肉。
这时候,它长出了大部分的牙齿,但还是要依靠父母给它觅食。小黑熊长到一岁大的时候,它就会离开妈妈,独自出去觅食了。成年之后,它就能长到1。8米高,完全变成了大黑熊。以后,它能繁衍自己的后代,还会继续生长和变化,一直到死亡。来讲讲食物网吧,它是由一条条食物链组成的,就像一条条线织成了一张大大的鱼网。这本书里还有其它很多很多知识,真是一下子讲也讲不完,如:雨林中的生物、淡水里的生物、咸水中的生物、植物属于生物、形形色色的动物等等……
《生命科学》读后感3
生命科学史是一部思想史,它揭示了人类思考和解决生物学问题的思想历程。科学史创始人乔治萨顿说的好——“科学史是自然科学与人文学科之间的桥梁,它能够帮助学生获得自然科学的整体形象、人性的形象,从而全面的理解科学、理解科学与人文的关系”。生命科学的研究历程对生物课堂教学有很大的教育价值,上海市二期课改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生命科学史中蕴涵的教育价值对实现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对引导教师的教学方式、对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有很积极的现实意义。
1.灵活运用科学史,渗透民族经精神教育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与先进的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在许多方面是落后的。但是,研读科学史,能够找到很多证据表明我们的科学家在许多可比的方面曾经领先于世界,把这些内容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重点突破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例如,中国古代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一书,总结了人工选择、杂交的科学原理;明代学者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既是一本医学书、也是一本生物学巨著等;现代的例子有1965年,中国科学家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这是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蛋白质;中国科学家在人类基因组计划中的贡献;“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巨大贡献等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