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写读后感100字汇合(16)
2022-08-23 来源:百合文库
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虽然惋惜流连也无济于事,所以说“无可奈何”,这一句承上“夕阳西下”;然而在这暮春天气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无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还有令人欣慰的重现,那翩翩归来的燕子不就象是去年曾在此处安巢的旧时相识吗?这一句应上“几时回”。花落、燕归虽也是眼前景,但一经与“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相联系,它们的内涵便变得非常广泛,带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在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只不过这种重现毕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动地重现,它只是“似曾相识”罢了。
此词之所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其根本的原因在于情中有思。词中似乎于无意间描写司空见惯的现象,却有哲理的意味,启迪人们从更高层次思索宇宙人生问题。词中涉及到时间永恒而人生有限这样深广的意念,却表现得十分含蓄。
浣溪沙
李璟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生寒。多少泪珠无限恨,倚阑干。
《浣溪沙》文学赏读
这首词,写一个女子的悲秋念远之情,充满了感伤和哀怨,从而反映了封建时代夫
妻远离给妇女带来的痛苦。全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前写悲秋,后写念远。构思新颖,
自然贴切。那销歇的馨香、摧败的残叶,那绿池的西风愁波、美人憔悴自伤,经此气息的熏染,遂相绾而上臻于凄美绝伦之境界--一声"不堪看"的轻叹,竟化作群芳芜秽、美人迟暮的千古同叹。过片字句更精美至绝,意象更凄迷朦胧。此首与上首一咏春恨、一咏秋怨,而格调亦一清空,一沉郁。才人才情,真无限量,宜后之才人如苏东坡、王国维辈,折服推赏无已。体现了南唐词坛清新自然、不事雕琢的特色。
开端“菡萏香销翠叶残”一句,所用的名词及述语,便已经传达出了一种深微的感受。“菡萏”即“荷花”亦称“莲花”,后两者较为浅近通俗,而“菡萏”则别有一种庄严珍贵之感。“翠叶”即“荷叶”而“翠”字又传达了一种情感上的珍美。然后于“菡萏”之下,缀以“香销”二字,又于“翠叶”之下,缀一“残”字,则诗人虽未明白叙写自己的任何感情,而其对如此珍贵芬芳生命的消逝摧伤的哀感,便已经尽在不言中了。
此词之所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其根本的原因在于情中有思。词中似乎于无意间描写司空见惯的现象,却有哲理的意味,启迪人们从更高层次思索宇宙人生问题。词中涉及到时间永恒而人生有限这样深广的意念,却表现得十分含蓄。
浣溪沙
李璟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生寒。多少泪珠无限恨,倚阑干。
《浣溪沙》文学赏读
这首词,写一个女子的悲秋念远之情,充满了感伤和哀怨,从而反映了封建时代夫
妻远离给妇女带来的痛苦。全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前写悲秋,后写念远。构思新颖,
自然贴切。那销歇的馨香、摧败的残叶,那绿池的西风愁波、美人憔悴自伤,经此气息的熏染,遂相绾而上臻于凄美绝伦之境界--一声"不堪看"的轻叹,竟化作群芳芜秽、美人迟暮的千古同叹。过片字句更精美至绝,意象更凄迷朦胧。此首与上首一咏春恨、一咏秋怨,而格调亦一清空,一沉郁。才人才情,真无限量,宜后之才人如苏东坡、王国维辈,折服推赏无已。体现了南唐词坛清新自然、不事雕琢的特色。
开端“菡萏香销翠叶残”一句,所用的名词及述语,便已经传达出了一种深微的感受。“菡萏”即“荷花”亦称“莲花”,后两者较为浅近通俗,而“菡萏”则别有一种庄严珍贵之感。“翠叶”即“荷叶”而“翠”字又传达了一种情感上的珍美。然后于“菡萏”之下,缀以“香销”二字,又于“翠叶”之下,缀一“残”字,则诗人虽未明白叙写自己的任何感情,而其对如此珍贵芬芳生命的消逝摧伤的哀感,便已经尽在不言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