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和建造师读后感汇合(2)
2022-08-23 来源:百合文库
从学位论文来看我国建筑更新领域学术研究发展情况是一个很好的途径,不过这种工作我想大多是比较很困难的,论文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是个非常繁重的工程。我想对这片论文的作者抱着感激之情,她道出我的所想,算是志同道合的吧!“无论在我国还是在西方国家,以修缮为特征的建筑更新实践自古有之,但一直属于民间工匠的自发行为,并没有被建筑学术界所重视”在开学至今的古建筑的各种专业课上,我也深深了解到了中国是个很特殊的国家,古老手艺掌握者——一批批的工匠,他们的selfish始终保持在这种TraditionalTechnology上,用Professor Lu的话来说就是“死了也要带到棺材里去,就是死了也不给你后代留下”,当然,这里的后代只是指代与他们没有任何亲属,师徒关系的人们,正所谓的传男不传,传内不传外。
这是个非常头特的事情,我想改用波波的话来说就是“都21世纪了,还保守着封建的古老的看似传统却不传统的思想,有意思伐啦?”所以综合开头的那句话,我只想说,在中国,要想真正传承古老的手艺和工程做法是非常的困难的,尽管这些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不断出版一些和古建筑相关的做法的书籍,但是毕竟是难以融会贯通,况且作者本声大多也是工匠出身,在文学著书方面可能不是那么完美,写的那么全面,加之以技术的保密,这是个很头疼的事情。所以有待解决的不是如何想方设法去从他们口中套出什么秘方,我个人觉得还是要努力的研究新的记忆,来发展和继承我们的Chinese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我想这才是老祖宗们希望看到的吧。拿西方来说,他们对待建筑的保护正是在技术发展到一定高度后才带来建筑更新的,而我国呢?
来看看现状吧,至少在我看到的苏州来说,建筑的更新在园区这个新兴的地方飞快的发展,施工工艺的不断的发展,但是在几公里外的古城区呢?所谓的统筹,一致,我们的古建筑被套上“控保建筑”的美名,的确,每次我看到这些的时候是很惊奇,缘由是因为我又在不断的漫步中发现了越来越多我从前不知道的老宅,平江路的改造,山塘街的改造被赋予了现代化的气息,公交站台庭柱的内部居然是水泥,这是古建筑的悲哀,木结构的悲哀,ProfessorLu说的好,这也是我想说的:现在的人们谁愿意去花时间费那么大的力气去造个中国建筑?现在都是想着造高楼大厦,来鼓满自己的腰包,让自己和自己的家人挥霍着大把大把的金钱出去旅游,各种高档地方奢侈享受,纸醉金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