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惶惑》的读后感合集(118)
2022-08-23 来源:百合文库
有人说,世间最难认识的人是自己,因为谁都很难做到正视自己。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是如此。老舍这本书最难得的是正视自己的态度,他忠实还原了抗战期间中国人真实的生活和心态:一开始忍耐,觉得日本闹闹就跑了,还是关门过自己的日子要紧;逐渐在残暴的统治中觉悟,力所能及地消极对付;在身边人一个一个死去的血腥现实中渐渐觉醒;终于进行了以血还血、以牙还牙的反抗。可以说,读懂这本书,就懂了中国的文化心态和民族心理。如果说手撕鬼子的抗日神剧是一种精神上的愤恨和爆发,那么这部《四世同堂》则还原了更真实的历史,日本人所作的种种荒谬血腥的恶行罄竹难书,例如强化治安、禁锢思想、强制学生学日语,掠夺资源,抢棉布、抢粮、抢煤、抢钢铁。例如所有的棉布都得运往日本,连给伪军的军衣都用破布和烂纸做;所有的煤也都运往日本,只给北平城剩下十分之一;
全城的铁,包括大门上的铜门环都被摘走,被运往日本去造子弹;能运走的粮食全运往日本,老北平城凭票供应粮食,只供应糠麸混杂的“共和面”。六十岁以上和六岁以下的人不发粮证,变相断粮……冻死、饿死、病死的人成卡车地往城外运走喂狗,病人则要拉去活埋;日本人往往夜间逮捕人,不敲门,翻墙而入,被捕者多半永远失踪……就这样,老北平渐渐变成了一座死城。
只是在最严酷的迫害下,中国人的才丢掉了幻想。进行了反抗。可以说,这本书表现出的平和的中国人,很真实,却也难免可气,难免少了一点血性。或许,这就是老舍在解放后不愿意发表小说的重要原因吧?或许他觉得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已经不是过去的中国人民了,再发表结局就不合时宜了,于是他匆匆定格在87节上。并且,故事中出现了同情中国的一位日本老太太和一位英国老领事,犹如神来之笔,表现出老舍的人道主义精神,这使得这部小说具有超越历史的眼光和人性力量。尽管日本老太太说:“日本人必败!没有另一个日本人敢说这句话。我从一个意义来说并不是日本人。我不能因为我的国籍,而忘了人类与世界。自然,我凭良心说,我也不能希望日本人因为他们的罪恶而被别人杀尽。”而英国老领事偷偷给中国人送粮食——这在当时毕竟是不太主流的写法。
全城的铁,包括大门上的铜门环都被摘走,被运往日本去造子弹;能运走的粮食全运往日本,老北平城凭票供应粮食,只供应糠麸混杂的“共和面”。六十岁以上和六岁以下的人不发粮证,变相断粮……冻死、饿死、病死的人成卡车地往城外运走喂狗,病人则要拉去活埋;日本人往往夜间逮捕人,不敲门,翻墙而入,被捕者多半永远失踪……就这样,老北平渐渐变成了一座死城。
只是在最严酷的迫害下,中国人的才丢掉了幻想。进行了反抗。可以说,这本书表现出的平和的中国人,很真实,却也难免可气,难免少了一点血性。或许,这就是老舍在解放后不愿意发表小说的重要原因吧?或许他觉得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已经不是过去的中国人民了,再发表结局就不合时宜了,于是他匆匆定格在87节上。并且,故事中出现了同情中国的一位日本老太太和一位英国老领事,犹如神来之笔,表现出老舍的人道主义精神,这使得这部小说具有超越历史的眼光和人性力量。尽管日本老太太说:“日本人必败!没有另一个日本人敢说这句话。我从一个意义来说并不是日本人。我不能因为我的国籍,而忘了人类与世界。自然,我凭良心说,我也不能希望日本人因为他们的罪恶而被别人杀尽。”而英国老领事偷偷给中国人送粮食——这在当时毕竟是不太主流的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