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力书籍读后感聚集(4)
2022-08-23 来源:百合文库
人的存在是有时间性的,海德格尔在《存在于时间》中说,其实何尝不是如此,生有时,死有时,一生是一天,一天也是一年。时间是个玄妙的概念,它不仅仅是时间概念。读了余世存老师的《时间之书》,至少,我们要尊重和诚实对待时间。
《时间的秩序》读后感1
这是一本物理与哲学相结合的书,书里每一章开头都运用了诗句作为引子,就如同时间本身像一个谜题一样,这些诗和文中的物理学内容交相呼应,却透出了一种独特的美。书中提到关于时间的事实,我以前竟然一无所知,例如,时间的流逝在山上要比在海平面快;对于不停运动的人,时间流逝得更慢;运动的那个人衰老得更慢一些;一个共同的当下并不存在......
在我们以往的认知中,时间是统一的均匀流动,是过去到未来有方向性的。然而作者却揭示了一个神奇的宇宙,这个宇宙其实是没有时间的,时间的形成是源于我们个人的视角,他引入了一个热力学的概念,即“熵增”与“熵减”,房间不收拾会越来越脏乱,公司的组织架构不调整会变臃肿,人不学习就越来越落后......递增定律告诉我们生命如果任其发展,生活就会越来越混乱,最终发展为丧失生活的掌控权。你只有远离平衡态,走出舒适圈,要不断超越自己,给自己新的目标,新的计划。
作者不断的提醒我们一个原理,比起平常模糊的视野,有时候疯狂的视角看得更远。他在书中引用了Beatles的山顶上的傻瓜这首歌里所写的,“就像是观看日落,太阳缓慢消失在云端,才猛然记起,运动的并非太阳,而是地球”。当我们能够放下经验世界的惯性,哪怕是“时间”这样被哲学家认为是先于经验的概念,我们可能才能更好的理解,自己作为世界一部分的显现,而这种显现其实就是你在理解世界本来是什么样子。路还是那条路,视角不同,所见不同,只有格局放大,才能看的更远。
看完本书以后,让我回到了中国哲学里的所谓的“万物皆备于我”的概念,我们所感受到的万物表象,其本身存在,本身即是自足的。物自身永远在彼岸,人永远不能触其本质,只能不断地接近,却无法最终抵达。因此,我们虽生活在同一个环境,同一个语境之下,但是我们每个人对于时间的认知都是不一样的。用作者的话来说,时间之谜也许从最根本上说与我们自身的关系更为密切。最终是我们的视角决定了我们是什么。
《时间的秩序》读后感1
这是一本物理与哲学相结合的书,书里每一章开头都运用了诗句作为引子,就如同时间本身像一个谜题一样,这些诗和文中的物理学内容交相呼应,却透出了一种独特的美。书中提到关于时间的事实,我以前竟然一无所知,例如,时间的流逝在山上要比在海平面快;对于不停运动的人,时间流逝得更慢;运动的那个人衰老得更慢一些;一个共同的当下并不存在......
在我们以往的认知中,时间是统一的均匀流动,是过去到未来有方向性的。然而作者却揭示了一个神奇的宇宙,这个宇宙其实是没有时间的,时间的形成是源于我们个人的视角,他引入了一个热力学的概念,即“熵增”与“熵减”,房间不收拾会越来越脏乱,公司的组织架构不调整会变臃肿,人不学习就越来越落后......递增定律告诉我们生命如果任其发展,生活就会越来越混乱,最终发展为丧失生活的掌控权。你只有远离平衡态,走出舒适圈,要不断超越自己,给自己新的目标,新的计划。
作者不断的提醒我们一个原理,比起平常模糊的视野,有时候疯狂的视角看得更远。他在书中引用了Beatles的山顶上的傻瓜这首歌里所写的,“就像是观看日落,太阳缓慢消失在云端,才猛然记起,运动的并非太阳,而是地球”。当我们能够放下经验世界的惯性,哪怕是“时间”这样被哲学家认为是先于经验的概念,我们可能才能更好的理解,自己作为世界一部分的显现,而这种显现其实就是你在理解世界本来是什么样子。路还是那条路,视角不同,所见不同,只有格局放大,才能看的更远。
看完本书以后,让我回到了中国哲学里的所谓的“万物皆备于我”的概念,我们所感受到的万物表象,其本身存在,本身即是自足的。物自身永远在彼岸,人永远不能触其本质,只能不断地接近,却无法最终抵达。因此,我们虽生活在同一个环境,同一个语境之下,但是我们每个人对于时间的认知都是不一样的。用作者的话来说,时间之谜也许从最根本上说与我们自身的关系更为密切。最终是我们的视角决定了我们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