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雁音乐课读后感细选(4)
2022-08-23 来源:百合文库
这就是诗的时空感。历来经典的诗词作品无不具有时空感。王昌龄的诗,被公认是“七绝长城”,他简直就是时空的感觉大师。“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首句是过去的时间和还在的空间,是空间引起的有关时间的追溯。末句是过去的空间和现在的时间,是时间造就的有关空间的幻觉。唐玄宗时的进士诗人王湾,也有过人的时空感。“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前句写日以继夜的天际景象。后句更绝了,是写来得太快的新春,进入了还没退去的旧年。翻用雪莱的诗句,应该是:“春天到了,冬天还能在吗?”而且这种时间的感觉,又是以“春江”的空间来实现的。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有异曲同工之妙。从时空的“实”与“虚”、“形”与“神”的关系来感悟他诗歌中的意境。“意境”是诗歌的灵魂。是诗人用诗句带给读者的一种心灵和精神上的感受,诗歌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时空构成了诗歌意境的基础,而诗歌这种意境的营造,又是时空中“实”与“虚”的矛盾统一。“虚实相生”是中国艺术家时空观念的一个重要表现。在诗歌中,时空中的“实”与“虚”是相对的,正所谓:有者为实,无者为虚,简单地说就是言物言景为实,而抒情言志为虚。“实”就是诗歌展现在时空中我们所能感受到的实象、实事、实境,也就是诗歌中的一些具体事物和景物,我们可以把它看做是具体事物中的“形”。“虚”则是诗人带给我们的一种想象空间,是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却又能从作品的字里行间体味出诗人的情感世界,也就是诗歌中所谓的“借景、借物言志”中的“情和物”。
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诗歌展现在时空中的“神”。
清明澄彻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的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神思飞跃,但又紧紧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这种探索,古人也已有之,如曹植《送应氏》:“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阮籍《咏怀》:“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等等,但诗的主题多半是感慨宇宙永恒,人生短暂。张若虚在此处却别开生面,他的思想没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了新意:“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全诗的基调是“哀而不伤”,使我们得以聆听到初盛唐时代之音的回响。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有异曲同工之妙。从时空的“实”与“虚”、“形”与“神”的关系来感悟他诗歌中的意境。“意境”是诗歌的灵魂。是诗人用诗句带给读者的一种心灵和精神上的感受,诗歌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时空构成了诗歌意境的基础,而诗歌这种意境的营造,又是时空中“实”与“虚”的矛盾统一。“虚实相生”是中国艺术家时空观念的一个重要表现。在诗歌中,时空中的“实”与“虚”是相对的,正所谓:有者为实,无者为虚,简单地说就是言物言景为实,而抒情言志为虚。“实”就是诗歌展现在时空中我们所能感受到的实象、实事、实境,也就是诗歌中的一些具体事物和景物,我们可以把它看做是具体事物中的“形”。“虚”则是诗人带给我们的一种想象空间,是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却又能从作品的字里行间体味出诗人的情感世界,也就是诗歌中所谓的“借景、借物言志”中的“情和物”。
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诗歌展现在时空中的“神”。
清明澄彻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的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神思飞跃,但又紧紧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这种探索,古人也已有之,如曹植《送应氏》:“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阮籍《咏怀》:“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等等,但诗的主题多半是感慨宇宙永恒,人生短暂。张若虚在此处却别开生面,他的思想没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了新意:“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全诗的基调是“哀而不伤”,使我们得以聆听到初盛唐时代之音的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