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嵬其二读后感150字选录(6)
2022-08-22 来源:百合文库
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艺术创作;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这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2、过程与方法:
进一步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味诗人独特的人生际遇;深刻认识封建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的本质,激发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重点:
分析《马嵬(其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特别是诗歌的对比衬托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正确把握诗人对唐玄宗的评价,正确评价作者的观点。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问答法、点拨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中这样描述杨贵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又这样叙说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感情: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杨贵妃被杀的情形,诗歌这样讲述: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杨贵妃去世后,唐玄宗的感受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飘渺间。今天我们学习李商隐的《马嵬》,看看李商隐如何评价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
二、初读课文:
1、教师指导: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 不及/卢家/有莫愁。
2、学生齐读课文。
三、分析课文:
1.学生参照注释默读课文,把握诗意。
2.学生讨论,老师点拨。
【提问】本诗以哪一事件为背景,诗中哪几联写这一事件?请同学介绍。
【明确】马嵬之变,颔联和颈联
【提问】首联中用典,写方士寻仙之事,有何用意?作者对此态度如何?
【明确】似写玄宗思贵妃心切,其实讽刺唐玄宗痴心妄想。
2、过程与方法:
进一步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味诗人独特的人生际遇;深刻认识封建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的本质,激发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重点:
分析《马嵬(其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特别是诗歌的对比衬托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正确把握诗人对唐玄宗的评价,正确评价作者的观点。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问答法、点拨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中这样描述杨贵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又这样叙说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感情: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杨贵妃被杀的情形,诗歌这样讲述: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杨贵妃去世后,唐玄宗的感受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飘渺间。今天我们学习李商隐的《马嵬》,看看李商隐如何评价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
二、初读课文:
1、教师指导: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 不及/卢家/有莫愁。
2、学生齐读课文。
三、分析课文:
1.学生参照注释默读课文,把握诗意。
2.学生讨论,老师点拨。
【提问】本诗以哪一事件为背景,诗中哪几联写这一事件?请同学介绍。
【明确】马嵬之变,颔联和颈联
【提问】首联中用典,写方士寻仙之事,有何用意?作者对此态度如何?
【明确】似写玄宗思贵妃心切,其实讽刺唐玄宗痴心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