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的教育差距在哪读后感汇合(24)
2022-08-22 来源:百合文库
寻找不一样的教育读后感4
初次拿到这本书时,是四五年前了。当时捧着他,只是囫囵吞枣地看了一下,接着就束之高阁。自己慢慢地也变得懒惰起来,甚至有点不思进取。现在学校成立了读书团队,我积极参与其中,我希望有团队的监督,每天的打卡,来督促自己多读点书,给自己一直以来一成不变的的教学注入一些更新的思想。于是我又拿起《寻找不一样的教育》这本书,细细品味。除了感动,更多的是对教育的自我审视与思考。我们教室里有教育故事,校园里,生活中都有教育故事。然而,我们却只是每天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学任务,班级里每天学生安然无恙,就算万事大吉了。从没有像王老师一样,去发现那些故事,思考那些故事。
文中有一小节深深触动了我这已不再年轻的心灵。写道当老师的,习惯了守护三尺讲台,总以为它足以演绎教育生涯全部的风风雨雨。其实我们错了,一个迈不出讲台的老师,注定走不远,也站不高。王老师一直不断地寻找成长的方向,并找到了他独特的教育方法——用故事记录教育。很多老师教育水平很高,评到各种职称,但却无法走得更远,因为缺乏写作的能力,他的教育特色不能得到广泛的传播,不能进行反思也缺少成长的底蕴和情怀,他的`发展就会欠缺支撑远行的力量。有建树的名师都离不开写作的支撑,王老师就用文字将自己的成长、学生的成长记录下来,在文字中对自己的教育生活重新回味、咀嚼、反思,让别人在读这些小故事的过程中,来一次心灵的对话和交流,这,就是文字的力量。
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老师,多关注身边的孩子,多思考,多反思,多写写自己的教育故事,帮助自己的人生找到更多的可能性。
寻找不一样的教育读后感5
放暑假之前学校发了《寻找不一样的教育》,让所有老师在假期里阅读。原本没有在意,当某天闲来无事翻阅次数,变被此书中的朴实无华的话语给吸引了,让人有一睹为快的感觉。
读完此书,让我有种错觉,这不像是老师写的,在我的认知里老师和作家是两个不同世界的人。读罢此书后方知那些但凡在某个领域有所建树的人,必然有与常人不同的地方。这个不同的地方并不是在于你有想法,这只是前提,如果有想法却表达不出来,是不会出彩的。这也是书中王维审老师的想法。我们都是躬身于教育第一线,每天都有很多繁重的工作要做,其实教师工作不累身,最关键的是心累。我们每天都是在用心和孩子交流,每天都用心上课背课,每天都用心去处理孩子家长眼中的“大事”。正因为如此,我们每天身心俱疲,下班之后再有自己的生活已无暇去整理了,其实教育故事每天都在上演,每天都有不同的素材,只是我们之所以成不了名师,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我们每天喊着累的幌子不去记录,二是因为我们不经常写东西,以至于不会写,或者不知道该如何去写。
初次拿到这本书时,是四五年前了。当时捧着他,只是囫囵吞枣地看了一下,接着就束之高阁。自己慢慢地也变得懒惰起来,甚至有点不思进取。现在学校成立了读书团队,我积极参与其中,我希望有团队的监督,每天的打卡,来督促自己多读点书,给自己一直以来一成不变的的教学注入一些更新的思想。于是我又拿起《寻找不一样的教育》这本书,细细品味。除了感动,更多的是对教育的自我审视与思考。我们教室里有教育故事,校园里,生活中都有教育故事。然而,我们却只是每天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学任务,班级里每天学生安然无恙,就算万事大吉了。从没有像王老师一样,去发现那些故事,思考那些故事。
文中有一小节深深触动了我这已不再年轻的心灵。写道当老师的,习惯了守护三尺讲台,总以为它足以演绎教育生涯全部的风风雨雨。其实我们错了,一个迈不出讲台的老师,注定走不远,也站不高。王老师一直不断地寻找成长的方向,并找到了他独特的教育方法——用故事记录教育。很多老师教育水平很高,评到各种职称,但却无法走得更远,因为缺乏写作的能力,他的教育特色不能得到广泛的传播,不能进行反思也缺少成长的底蕴和情怀,他的`发展就会欠缺支撑远行的力量。有建树的名师都离不开写作的支撑,王老师就用文字将自己的成长、学生的成长记录下来,在文字中对自己的教育生活重新回味、咀嚼、反思,让别人在读这些小故事的过程中,来一次心灵的对话和交流,这,就是文字的力量。
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老师,多关注身边的孩子,多思考,多反思,多写写自己的教育故事,帮助自己的人生找到更多的可能性。
寻找不一样的教育读后感5
放暑假之前学校发了《寻找不一样的教育》,让所有老师在假期里阅读。原本没有在意,当某天闲来无事翻阅次数,变被此书中的朴实无华的话语给吸引了,让人有一睹为快的感觉。
读完此书,让我有种错觉,这不像是老师写的,在我的认知里老师和作家是两个不同世界的人。读罢此书后方知那些但凡在某个领域有所建树的人,必然有与常人不同的地方。这个不同的地方并不是在于你有想法,这只是前提,如果有想法却表达不出来,是不会出彩的。这也是书中王维审老师的想法。我们都是躬身于教育第一线,每天都有很多繁重的工作要做,其实教师工作不累身,最关键的是心累。我们每天都是在用心和孩子交流,每天都用心上课背课,每天都用心去处理孩子家长眼中的“大事”。正因为如此,我们每天身心俱疲,下班之后再有自己的生活已无暇去整理了,其实教育故事每天都在上演,每天都有不同的素材,只是我们之所以成不了名师,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我们每天喊着累的幌子不去记录,二是因为我们不经常写东西,以至于不会写,或者不知道该如何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