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外国诗三首读后感聚集(20)

2022-08-22 来源:百合文库
就在这样的的艰难困苦中,杜甫创作了大量的诗作,把我国诗歌创作推向现实主义创作的高峰。尤其可贵的是,杜甫的晚年,生活越来越艰难,身体越来越衰弱,但他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诗歌创作,相反,越是贫病交困,诗作越多。在成都,他以惊人的毅力写了四百三十多首诗。在夔州两年,也创作了四百多首诗作。他在生命弥留之际,还僵卧破船写出了长诗《风疾舟中伏枕书怀》,念念不忘国家的灾难。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诗人生命旅途上的坎坷不幸、凄凉悲伤是重重叠叠,无以复加的,然而他不屈不挠的进取也是可歌可泣的。沉郁顿挫的生命固然是沉重感伤的,但也是丰富、深沉、有力度的。我们读杜诗,就要读出他的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这是我们民族最宝贵的传统。我们如果有了这种精神,不管前途多艰险,也能够昂首阔步永向前。
9.解析:完成此题的关键在准确把握杜甫对王昭君形象的塑造。诗的开头,以“群山万壑赴荆门”写昭君的出生地,是从侧面烘托昭君的形象。这大概是因为诗人首先想到,一个青年女子远离父母之邦,嫁到殊方异域,并在那里度过自己的一生,确实需要巨大的勇气和毅力,而这雄伟的山川;简直就是她那坚强性格的象征!接着叙述昭君的一生,诗中出现了两个典型的镜头:“一去紫台连朔漠”写昭君由汉宫到匈奴的行程,颇有“关山度若飞”的气概,“一去”二字尤其真切,从正面表现了昭君的坚强性格;“独留青冢向黄昏”写昭君坟上长出青草,它仿佛告诉人们,昭君虽死而故国之思犹在——她依然向往着自己生长的地方,这又进一步丰富了昭君的形象。但昭君远嫁对她个人来说,毕竟是一种不幸。这种不幸又是怎样造成的呢?“画图省识春风面”一句,就是对这个问题的答复。
最后两句写千年(实际是800年)以来,人们从琵琶伴奏的《昭君怨》歌词里听到了她的悲怨,也是从侧面烘托昭君的形象——人们既赞扬她美好的品格,又同情她的不幸。
答案:略。
《杜甫诗三首》训练提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