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劳模的读后感汇编(82)
2022-08-22 来源:百合文库
这些“大国工匠”都是奋斗在生产第一线的杰出劳动者,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以为高铁列车制造磨工,手工打磨工件,精度可以控制在0.05毫米,全国独一无二的技术水准。可这位精湛技艺的工件,却没坐豪车、没住豪宅,镜头前只是一家三口的蜗居;我作为一名正在学习技能的学生,没有像他们那样一丝不苟的献身技能技术,却一味的享受着所处的物质生活,为此我感到羞愧。
在播出的八名大国工匠中,他们既没有光鲜的学历,也没有超人的天赋,但他们却用勤奋刻苦的钻研
他们的技术值得我们学习,但是在他们身上,却还有一种力量,更值得我们学习和拥有——那就是刻苦钻研地
大国工匠的观后感 篇25
纪录片中,登榜的工匠人物里,最年长的86岁,最年轻的29岁。每一位当选者都是所在行业的顶尖技术技能人才,都在普通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都是工匠精神的杰出传承者。
有的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点漏点,有的人能将密封精度控制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这不是神话故事里的神奇力量,而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火箭总装厂高级技师高凤林身上最普通的工作经验。他绘火箭焊心脏,是发动机焊接的第一人。0.16毫米,是火箭发动机上一个焊点的宽度;0.1秒,是完成焊接允许的时间误差,如此高难度的焊接技术,不管反复看几次,都不禁让人感叹这究竟是技能还是艺术。技术与艺术,精神与工作,有时候就在这样的岁月里刻成了美美与共的极致。
李万君:他的“一枪三焊”破坏复兴号“腿脚”难题,一把焊枪铸就中国速度。先后参与了我国几十种城铁车、动车组转向架的首件试制焊接工作,总结并制定了30多种转向架焊接规范及操作方法,技术攻关150多项,其中27项获得国家专利。他的“拽枪式右焊法”等30余项转向架焊接操作方法,累计为企业节约资金和创造价值8000余万元。
王树军,一个普通维修工,闯进国外高精尖设备维修的禁区,突破技术封锁,大胆改造进口生产线核心部件的设计缺陷,生产出我国自主研发的大功率低能耗发动机,让中国在重型柴油机领域和世界强者站在了同一条水平线。他是维修工,也是设计师,更像是永不屈服的斗士!临危请命,只为国之重器不能受制于人,中国工匠的风骨在他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在播出的八名大国工匠中,他们既没有光鲜的学历,也没有超人的天赋,但他们却用勤奋刻苦的钻研
他们的技术值得我们学习,但是在他们身上,却还有一种力量,更值得我们学习和拥有——那就是刻苦钻研地
大国工匠的观后感 篇25
纪录片中,登榜的工匠人物里,最年长的86岁,最年轻的29岁。每一位当选者都是所在行业的顶尖技术技能人才,都在普通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都是工匠精神的杰出传承者。
有的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点漏点,有的人能将密封精度控制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这不是神话故事里的神奇力量,而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火箭总装厂高级技师高凤林身上最普通的工作经验。他绘火箭焊心脏,是发动机焊接的第一人。0.16毫米,是火箭发动机上一个焊点的宽度;0.1秒,是完成焊接允许的时间误差,如此高难度的焊接技术,不管反复看几次,都不禁让人感叹这究竟是技能还是艺术。技术与艺术,精神与工作,有时候就在这样的岁月里刻成了美美与共的极致。
李万君:他的“一枪三焊”破坏复兴号“腿脚”难题,一把焊枪铸就中国速度。先后参与了我国几十种城铁车、动车组转向架的首件试制焊接工作,总结并制定了30多种转向架焊接规范及操作方法,技术攻关150多项,其中27项获得国家专利。他的“拽枪式右焊法”等30余项转向架焊接操作方法,累计为企业节约资金和创造价值8000余万元。
王树军,一个普通维修工,闯进国外高精尖设备维修的禁区,突破技术封锁,大胆改造进口生产线核心部件的设计缺陷,生产出我国自主研发的大功率低能耗发动机,让中国在重型柴油机领域和世界强者站在了同一条水平线。他是维修工,也是设计师,更像是永不屈服的斗士!临危请命,只为国之重器不能受制于人,中国工匠的风骨在他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