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言不语都是好风景读后感锦集(28)
2022-08-22 来源:百合文库
其次便是哲理。散文中的哲理,也应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是一种顺其自然的瓜熟蒂落,一种点到为止的心领神会。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一句“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的感叹,便把这篇文章弄得沉甸甸的,发人深省。到此止步就好了,可他接着又来一段很长的“故非有去者,不能至也”议论,便使人有蛇足的累赘感。到底是政治家作文,念念不忘教化。游记里的诗情哲理,我以为只宜意会,不宜言传。让读者读到那里时,此地此时地去触类旁通一番,独特地领悟回味一番为好,一经作者或旁人指出,便觉多余,便会走样,便是费力不讨好。朱先生此文谈到“磨穴”,“磨石”,“死神的跳舞”,“不言不语的顽石,居然背着多少万年的历史”,以及论及美国游客的实用价值观,都有哲理深意寓焉,然而却都是感性与理性天衣无缝的遇合,没有强加于人或刻意为之的痕迹。
第三便是文字的口语化,口语和美文相结合的一种大雅大俗的文体。精致游刃,简洁蕴藉,却不乏瑰丽的底色。如“曲曲的,也古”,“怎么看也不会穷”,“让爱逛山的爱游湖的都有落儿”……便是口语显出的魅力,而“疏疏散散遮遮掩掩的人家”,“沙沙沙沙流下来”,“青青青青的”,又有一种美丽的动态感,使人流连不已。
最后说一说文章的结构。这篇游记是按游程记叙的,但详略不一,取舍很严。归纳起来是写游了三个湖:卢参湖、交湖和森湖。我便想起叶圣陶先生后来就写过一篇《游了三个湖》,不过他游的是中国湖而不是瑞士湖了。
第三便是文字的口语化,口语和美文相结合的一种大雅大俗的文体。精致游刃,简洁蕴藉,却不乏瑰丽的底色。如“曲曲的,也古”,“怎么看也不会穷”,“让爱逛山的爱游湖的都有落儿”……便是口语显出的魅力,而“疏疏散散遮遮掩掩的人家”,“沙沙沙沙流下来”,“青青青青的”,又有一种美丽的动态感,使人流连不已。
最后说一说文章的结构。这篇游记是按游程记叙的,但详略不一,取舍很严。归纳起来是写游了三个湖:卢参湖、交湖和森湖。我便想起叶圣陶先生后来就写过一篇《游了三个湖》,不过他游的是中国湖而不是瑞士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