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纬30度线读后感汇聚(38)
2022-08-22 来源:百合文库
李泽厚先生的《美的历程》与其他的艺术史不同的是,作者将中国美术的发展放置于当时大的社会政治经济背景下,将社会环境的变化与艺术的变化关联起来,使读者能了解到中国美术发展变化的深层原因。全书行文优美,分析透彻,虽然对某些时代美术的阐述有局限性,但是它并不是中国美术的百科全书(试问谁又能写得出真正意义上中国美术的百科全书呢?),所以也没必要对这种“缺点”进行评论。《美的历程》让我对中国美学的气质和中国文化的形成有了一个比较全面深入地了解。这个了解是很有必要也极为重要的,它不仅为以后的学习提供了一个大框架和研究方法,也让我懂得了何谓中国气质:一种“浩然正气”,一种“里仁为美”,一种儒道互补的“出世”“入世”的精神。这种气质形成了独特的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的理性精神,这也是我们为何为“中国人”而与地球上的其他人不同的原因,也形成了千百年来中国与众不同成就非凡的美术。
这里我说的美术,指的是“大美术”这一概念,它自然包含着设计。我想我要老生常谈了,那就是:当代的中国没有自己风格的设计。当提到德国设计时我们会想到如包豪斯等的理性的功能第一的设计;提到日本设计时会想到如三宅一生等的静谧简朴充满禅意的设计;提到美国设计时会想到如可口可乐等的大众化消费的浮华的设计;提到北欧设计时会想到如宜家等“cozy”的设计……而提到中国设计呢?我们想到的是青铜器上的饕餮纹,京剧上的脸谱……然后将它们做为中国元素放入设计,但这是祖宗的东西,我们并没有形成自己的当代中国风格,我们的设计实际上是西化了,我们的行为习惯也西化了。每一风格的设计与该民族的风俗习惯文化意识息息相关,在读《美的历程》时,我忽然意识到,我们的设计也许也应该与中国美术的“气质”相关,而不该是简单的符号元素的拼凑。
而有中国美术“气质”的设计是什么呢?在青铜时代,它是宏大威仪的甚至是骇人的;在楚汉,它是浪漫奔放和古拙的;在唐代,它是华美的……它很难用一个词或者一句话来概括,但我想它应该是能表现出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承载着极重的文化积淀,能承接五千年文明的“自然”形态,而决不该是古代符号的填充。也许这想法又空又玄,但是我知道有一天,我会看到一系列有现代气息的优美设计,这种设计能使任何人都赞叹到:“啊!这是有中国风格的当代设计。”而这背后就需要不懈的对中国文化的学习和研究,体会属于我们自己的风格并把它具体化实物化,我想这就是学习中国美学的用处。
这里我说的美术,指的是“大美术”这一概念,它自然包含着设计。我想我要老生常谈了,那就是:当代的中国没有自己风格的设计。当提到德国设计时我们会想到如包豪斯等的理性的功能第一的设计;提到日本设计时会想到如三宅一生等的静谧简朴充满禅意的设计;提到美国设计时会想到如可口可乐等的大众化消费的浮华的设计;提到北欧设计时会想到如宜家等“cozy”的设计……而提到中国设计呢?我们想到的是青铜器上的饕餮纹,京剧上的脸谱……然后将它们做为中国元素放入设计,但这是祖宗的东西,我们并没有形成自己的当代中国风格,我们的设计实际上是西化了,我们的行为习惯也西化了。每一风格的设计与该民族的风俗习惯文化意识息息相关,在读《美的历程》时,我忽然意识到,我们的设计也许也应该与中国美术的“气质”相关,而不该是简单的符号元素的拼凑。
而有中国美术“气质”的设计是什么呢?在青铜时代,它是宏大威仪的甚至是骇人的;在楚汉,它是浪漫奔放和古拙的;在唐代,它是华美的……它很难用一个词或者一句话来概括,但我想它应该是能表现出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承载着极重的文化积淀,能承接五千年文明的“自然”形态,而决不该是古代符号的填充。也许这想法又空又玄,但是我知道有一天,我会看到一系列有现代气息的优美设计,这种设计能使任何人都赞叹到:“啊!这是有中国风格的当代设计。”而这背后就需要不懈的对中国文化的学习和研究,体会属于我们自己的风格并把它具体化实物化,我想这就是学习中国美学的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