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一战中的华工读后感合计(8)

2022-08-22 来源:百合文库
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一个27岁的俄国青年,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来到上海。此前,他先去见了李大钊,经李大钊介绍,他到上海与陈独秀会晤。维经斯基此来还有个任务,就是考察能否在上海建立共产国际东亚书记处。
吴海勇认为,当时上海畅达的交通、通讯以及经济文化实力,已经形成很强的国际影响力,在上海布局,也是苏俄和共产国际落下的关键一子。
1920年4月的一天,陈独秀在老渔阳里寓所接待了维经斯基,后者向他提出了在中国建立共产党组织的建议。8月,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在新青年编辑部成立,定名为“中国共产党”。维经斯基12月从上海启程回国。
半年后,共产国际代表马林来到上海,与他同行的还有共产国际远东局书记处派出的尼克尔斯基。他们建议召开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正式成立共产党,1921年7月23日,两人还参加了中共一大会议。
“过去对尼克尔斯基所知甚少。近年发现的资料显示,他是搞工人运动出身。”吴海勇说,足见共产国际对于上海这座城市产业工人密集这样的特质是有考量,并自觉加以利用的。
在共产国际帮助下,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诞生了。正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写道,“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财经作家吴晓波、诗歌评论家和诗人秦晓宇,与纪录片《激荡1978-2008》导演兼“大象微纪录”创始人吴飞跃三人相约开启了一个计划。这个计划的终点是纪录电影《我的诗篇》,用诗歌的视角展现中国3.1亿工人们色彩斑斓的生命。制作方通过互联网寻找到一批特殊的工人,有苹果手机的生产工人,有叉车工、爆破工、酿酒工,乃至地下800米深处的矿工……而同时他们也是优秀的诗人,以诗歌的形式书写劳动、吟咏爱情、抒发悲欣、直面死亡。
观后感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新年伊始,XX中行组织全行员工观看了《我的诗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