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汪曾祺的水母读后感汇聚(14)

2022-08-22 来源:百合文库
从表层上看,儒家思想似乎塑造了汪曾祺的现世品格,道家思想培育了他的超脱情怀。其实,儒道都具有互济互融的特点,尤其是追求“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上,二者属于殊途同归。儒家追求的与天地同构的思想,即人与自然培育了一种相亲、相近、相合、相融的关系。庄子说:“山林与!皋壤与!使我欣欣然而乐与!”(注:《庄子?知北游》。)这种追求山林原野,天地自然,给人以精神和感性的愉快是一致的。汪曾祺对曾子“咏而归”的理想是心向往之,他赞叹道:“这写得实在非常美。曾子的超功利的率性自然的思想是生活境界的美的极至。”因而,他觉得“孔夫子是个很有人情味的人,并且是个诗人。”认为“儒家是爱人的”,并自诩是“中国式的人道主义者”。(注:汪曾祺:《沈从文的寂寞——浅谈他的散文》。)
汪曾祺师心造化、别具慧眼地从陶渊明诗《饮酒之五》中,拈出“人境”二字,作为指涉“天人合一”理想境界的审美内容。这一境界不是不食人间烟火,恰恰相反,它表明了汪曾祺以极其宽厚的胸怀拥抱他所生活的土地,以极其淳厚的感情去追求人世间的真善美。汪曾祺说他在西南联大时,就曾从老师沈从文常在竹纸书写的两句诗“绿树连村暗,黄花入麦稀”那里,悟出应该怎样用少量文字描写一种安静而活泼、充满生气的“人境”。
儒道互补的精神,使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从一个超然的角度,以一种审美的眼光,抱着诗意的心态去面对纷纭烦扰的尘世。于是就有了“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的美丽诗篇,汪曾祺如同古人陶渊明一样,置身于“人境”,而心地却是一片空灵澄静,追名逐利的“车马喧”不能干扰他逍遥自适的精神。他心远而身有所依,神近而形有所托。他的散文是空灵与充实的合一,是物与我,自然与人的交融贯通,这种贯通是深层的精神和感情上的交流与回应。
引导语:汪曾祺的散文写风俗,谈文化,忆旧闻,述掌故,寄乡情,花鸟鱼虫,瓜果食物,无所不涉,下面是有关他的散文《下水道和孩子》,与大家分享阅读学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