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阿里山读后感集合(12)
2022-08-22 来源:百合文库
一、教学目的要求:
1.反复读全文,感受“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
2.学习游记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描写了阿里山的风光。
3.理解作者赞扬台湾人民的生态意识和利用生态发展旅游的理念,表达两岸人民的心融合起来的愿望。
4.学习文章富于音乐美和情韵美的语言。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教学目的要求2
2.教学难点:教学目的要求4
三、教学时数:
二课时
四、教具:
录音机、磁带、台湾阿里山风光的图片、幻灯片、网上
五、教学内容与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二)配音配景朗读课文,把学生引入到一种优美的意境中去。
(三)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思路。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本文按时间顺序记叙了一天内游览阿里山的全过程。全文10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段),简述两岸学者欢聚台北的融洽场面,以《大海啊,故乡》和《高山青》开启全文,定下抒情基调。
第二部分(2——9段),描写游览阿里山的全过程,这是游记的主体部分。
第三部分(10段),写下山。仍以《高山青》作法,呼应开头,令人回味无穷。
(四)探究:
1.作者在课文最后写道:“我觉得,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那么阿里山的风光具体表现在课文的哪些地方呢?请同学找出来。
2.课文中如此写道:“不到阿里山,何以能说到了台湾?”“不到神木,又何以能说到了阿里山?”你怎么理解这两句话?你对阿里山、阿里山的神木一带的风光有哪些认识和感受?
3.有不少景色,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可就是说不出来,然“情”在不言中。这份“情”寓于文中,表现在课文的语言上,富有音乐美和情韵美。试于文中找出两三处来,并作简要分析。
(五)小结:本文通过移步换景,形象地描绘了游览阿里山所见的迷人风光,抒发了作者独特的感受,由衷地赞美“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赞扬台湾人民的生态意识和利用发展旅游的`理念,含蓄地表达两岸人民的心融和起来的共同愿望。
1.反复读全文,感受“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
2.学习游记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描写了阿里山的风光。
3.理解作者赞扬台湾人民的生态意识和利用生态发展旅游的理念,表达两岸人民的心融合起来的愿望。
4.学习文章富于音乐美和情韵美的语言。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教学目的要求2
2.教学难点:教学目的要求4
三、教学时数:
二课时
四、教具:
录音机、磁带、台湾阿里山风光的图片、幻灯片、网上
五、教学内容与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二)配音配景朗读课文,把学生引入到一种优美的意境中去。
(三)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思路。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本文按时间顺序记叙了一天内游览阿里山的全过程。全文10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段),简述两岸学者欢聚台北的融洽场面,以《大海啊,故乡》和《高山青》开启全文,定下抒情基调。
第二部分(2——9段),描写游览阿里山的全过程,这是游记的主体部分。
第三部分(10段),写下山。仍以《高山青》作法,呼应开头,令人回味无穷。
(四)探究:
1.作者在课文最后写道:“我觉得,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那么阿里山的风光具体表现在课文的哪些地方呢?请同学找出来。
2.课文中如此写道:“不到阿里山,何以能说到了台湾?”“不到神木,又何以能说到了阿里山?”你怎么理解这两句话?你对阿里山、阿里山的神木一带的风光有哪些认识和感受?
3.有不少景色,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可就是说不出来,然“情”在不言中。这份“情”寓于文中,表现在课文的语言上,富有音乐美和情韵美。试于文中找出两三处来,并作简要分析。
(五)小结:本文通过移步换景,形象地描绘了游览阿里山所见的迷人风光,抒发了作者独特的感受,由衷地赞美“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赞扬台湾人民的生态意识和利用发展旅游的`理念,含蓄地表达两岸人民的心融和起来的共同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