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来好的教育的读后感汇聚(6)
2022-08-22 来源:百合文库
“大教育”观认为,教育是学校、家庭、社会合作的教育,每一个方面不可或缺,这固然是对的,“三结合教育”肯定比单打独斗要强得多。但是,如果这样的理由成为教师的挡箭牌,成为教师推脱自身教育责任的理由,那就是最大的悲剧。于洁老师坚持《我的家访不是来告状》,就是因为这一理念,家访成为沟通,成为交流,成为研讨,成为孩子发展的平台。这篇叙事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方式,而且关注细节,使得叙事跌宕起伏;把自己当孩子去思考,把孩子当自己的孩子去理解。在《敲开教育的心理之门》一章里,还有《爱一朵花就要陪她绽放》,不是着急地责备她为什么迟迟不开花;《以平常心对待“半颗心”》,告诉我们应该用全心对待只有“半颗心”的孩子;《让抑郁的他变成阳光少年》,绝对不是告状能够解决问题的;《当有人抹黑班级时》,你是不是想去告状?于洁可不赞成。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是西方经典的教育理念,但是中国教育工作者很是想不通。这一句话是从理念上说的,要求教师不放弃每一个学生;但是,拿来要求教师的教育教学,就不妥了。马卡连柯说过,得不到别人尊重的人,往往有最强烈的自尊心。当我们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时,也要尽可能尊重一个人。俗话说“人出一百,五颜六色”,学生也是一样,差异性很大;天赋差异,相貌差异,基础差异,于是,成绩有高低,表现有悬殊,甚至品行有优劣;这时候,有教无类显得非常不容易。
回想当时的我对问题生缺乏耐心和方法,发现问题小题大做,动辄请家长,或停课反省,致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破罐子破摔,不求进取。在教育转化过程中,出现反复,对此我当时要有宽容的态度,除了用爱心去感化他们外,还要耐心地教育和期待他。
《最好的教育在哪里》读后感2
《最好的教育在哪里》它从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教会学生如何做事、教会学生如何交往四个方面入手,充分阐述了教师如何更有效地关注教育细节,如何身体力行地搞好教育工作,成为出色的人民教师。读了于洁老师的《最好的教育在哪里》这本书以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洁老师告诉我们:最好的教育是朴实无华的,它就在我们教师的生活里,它就在我们教师的教育信仰里,它就在我们教师的爱心里,它就在我们教师的专业素养里,它就在我们学生的成长里。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是西方经典的教育理念,但是中国教育工作者很是想不通。这一句话是从理念上说的,要求教师不放弃每一个学生;但是,拿来要求教师的教育教学,就不妥了。马卡连柯说过,得不到别人尊重的人,往往有最强烈的自尊心。当我们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时,也要尽可能尊重一个人。俗话说“人出一百,五颜六色”,学生也是一样,差异性很大;天赋差异,相貌差异,基础差异,于是,成绩有高低,表现有悬殊,甚至品行有优劣;这时候,有教无类显得非常不容易。
回想当时的我对问题生缺乏耐心和方法,发现问题小题大做,动辄请家长,或停课反省,致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破罐子破摔,不求进取。在教育转化过程中,出现反复,对此我当时要有宽容的态度,除了用爱心去感化他们外,还要耐心地教育和期待他。
《最好的教育在哪里》读后感2
《最好的教育在哪里》它从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教会学生如何做事、教会学生如何交往四个方面入手,充分阐述了教师如何更有效地关注教育细节,如何身体力行地搞好教育工作,成为出色的人民教师。读了于洁老师的《最好的教育在哪里》这本书以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洁老师告诉我们:最好的教育是朴实无华的,它就在我们教师的生活里,它就在我们教师的教育信仰里,它就在我们教师的爱心里,它就在我们教师的专业素养里,它就在我们学生的成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