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人的宗教儒家读后感整理(6)

2022-08-21 来源:百合文库
中国人追求真理乃是向内求索,求得所得再转而向外去观照,可谓是主观。
《尚书》言,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孟子言,尽心知性,尽性知天。《中庸》言,尽已之性,可以尽人之性。尽人之性,可以尽物之性。尽物之性,而后可以赞天地之化育。一切以人为出发点,得大道,天人合一。
中国的哲学以人生哲学为主,授以日常人生的一种深切经验与忠实教训。主张人以修身为本,继而向外求齐家、治国、平天下。教人做一好人,即做天地间一完人。
如何做一好人,依靠内心的明觉,由各人自己之内体验,而不在其外寻。
六、《如何完成一个我》
“古我之所贵,贵能于人在世界中完成其为我。贵在于群性中见个性,贵在于共相中见别相。故我之为我,必既为一己之所独,而又为群众之所同。”
中庸有言,极高明而道中庸,致广大而尽精微,遵德行而道问学。此三语,为中国人教人完成一我之最高教训。人既才性不同,则分途异趣,断难一致。然而论道义,各有一恰好处。人有所殊,若能尽其性,则近道。
人,仁也。皆是相互成全。完成我的内在方面需要仁,完成我的外在方面需要礼。
七、《如何解脱人生苦痛》
人生两大限。一为人我之限,一为生死之限。
佛曰,无我涅槃;耶教曰,上帝天国;道曰,无为而自然;儒曰,求安适。
身量有限,心量无限,人从自然生命转入心灵生命,既是超出有限,便是接触苦痛,也便解除了人我之限。
为道义而死,便是死得其所,可以达永恒,即破除生死之限。
八、《如何安放我们的心》
“人心不能尽向神,亦不能尽向物。人心又不能封闭在身,专制它,使只为身生活作工具,作奴役,这将使人类重回禽兽。”
孔子教人把心安放在道义之内,安放在仁之内。“忠恕违道不远,孝第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孟子说:“仁,人心之安宅也。”
九、《如何获得我们的自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