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书信的方式介绍读后感汇总(8)
2022-08-22 来源:百合文库
!由此看来,在东西方在对待孩子的观念真的有着巨大的反差。
除此,令我感到惊奇的是,一个18岁的孩子可以有这么深的文化底蕴,思想境界和人文关怀精神,实在是难能可贵的。他的那颗温柔感恩的心时刻萦绕在我的心头,他的对于高尚生活的向往让我羡慕。看了他的文章,我才知道原来港大的学生也和我们内地的学生有异曲同工的地方,英语看和读没问题,但是根本无法交流。看了他的文章,我对欧洲开始向往,向往每间咖啡馆的静谧,向往在那里和三五好友悠闲的生活状态,和内心的平静,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更多的东西,比如艺术比如环境比如贫困比如真正的生活。
《亲爱的安德烈》是一本适合阖家观赏的书籍,母亲可以从安德烈的字里行间知道现在的同龄人的孩子心里在想什么;而年轻人,站在安德烈的角度,看着龙应台那一封封饱含关心与爱护的回信,也许对父母会有更多的理解。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3
暑假里,我读了龙应台的《亲爱的安德烈》一书,让我感受颇深。此书主要是作者龙应台和他的儿子安德烈之间的35封书信,其中也穿插了不少读者的来信及他们对此的回信,龙应台和安德烈两母子以书信的交流方式,试图接触、了解彼此的生活、世界和心灵,两人在信中除了交谈家事外,还就价值观念、文化品味、东西方文化差异、政治时事、城市文化等等交流了各自看法,读来耐人寻味。
在安德烈十四岁时,龙应台离开欧洲,前往台北任职,于是,这对母子暂时分开了,等到卸任再回儿子身边,安德烈已经是一个小伙子了。龙应台发现这四年间,儿子长大了,母子间却多了一堵无形的墙,如在同一个问题的看法上,双方多次出现分歧,龙应台感到儿子变了,他们是不同的两代人,也是两国人,中间横着东西文化,于是,母子俩用了三年的时间,以书信的方式,进入了对方的世界、心灵,龙应台“第一次了解了自己十八岁的儿子”,安德烈也“第一次认识了自己的母亲”。书中安德烈向母亲这样写道:“妈妈,你跟我说话的语气和方式,还是把我当十四岁的小孩看待,你完全无法理解我是个二十一岁的成人。你给我足够的自由,是的,但是你知道吗?你一边给,一边觉得那是你的授权或施舍”,书中不乏这样的片段,语言犀利,点名了安德烈不希望妈妈还像对待孩子一样对待他,希望自己能独立,能长大。
除此,令我感到惊奇的是,一个18岁的孩子可以有这么深的文化底蕴,思想境界和人文关怀精神,实在是难能可贵的。他的那颗温柔感恩的心时刻萦绕在我的心头,他的对于高尚生活的向往让我羡慕。看了他的文章,我才知道原来港大的学生也和我们内地的学生有异曲同工的地方,英语看和读没问题,但是根本无法交流。看了他的文章,我对欧洲开始向往,向往每间咖啡馆的静谧,向往在那里和三五好友悠闲的生活状态,和内心的平静,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更多的东西,比如艺术比如环境比如贫困比如真正的生活。
《亲爱的安德烈》是一本适合阖家观赏的书籍,母亲可以从安德烈的字里行间知道现在的同龄人的孩子心里在想什么;而年轻人,站在安德烈的角度,看着龙应台那一封封饱含关心与爱护的回信,也许对父母会有更多的理解。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3
暑假里,我读了龙应台的《亲爱的安德烈》一书,让我感受颇深。此书主要是作者龙应台和他的儿子安德烈之间的35封书信,其中也穿插了不少读者的来信及他们对此的回信,龙应台和安德烈两母子以书信的交流方式,试图接触、了解彼此的生活、世界和心灵,两人在信中除了交谈家事外,还就价值观念、文化品味、东西方文化差异、政治时事、城市文化等等交流了各自看法,读来耐人寻味。
在安德烈十四岁时,龙应台离开欧洲,前往台北任职,于是,这对母子暂时分开了,等到卸任再回儿子身边,安德烈已经是一个小伙子了。龙应台发现这四年间,儿子长大了,母子间却多了一堵无形的墙,如在同一个问题的看法上,双方多次出现分歧,龙应台感到儿子变了,他们是不同的两代人,也是两国人,中间横着东西文化,于是,母子俩用了三年的时间,以书信的方式,进入了对方的世界、心灵,龙应台“第一次了解了自己十八岁的儿子”,安德烈也“第一次认识了自己的母亲”。书中安德烈向母亲这样写道:“妈妈,你跟我说话的语气和方式,还是把我当十四岁的小孩看待,你完全无法理解我是个二十一岁的成人。你给我足够的自由,是的,但是你知道吗?你一边给,一边觉得那是你的授权或施舍”,书中不乏这样的片段,语言犀利,点名了安德烈不希望妈妈还像对待孩子一样对待他,希望自己能独立,能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