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读后感66章合集(8)
2022-08-22 来源:百合文库
被誉为“中国和世界第一哲人”的老子在其五千言的《道德经》第八章云: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这段话的主要意思就是:具备最好禀性的“人”象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大家所厌恶的地方,所以它的性质最接近于“道”。居处适应任何之地,心胸沉静高远,待人真诚友爱,说话言而有信,为政谋求清平,处事能方能圆,行动善择时机。正是由于不与人争的美德,所以永远也没有过失。
这篇文章虽然表面上是对水的颂歌,但实际歌咏的对象却是具备像水性那样高尚品德者的人。文中七个“善”字并列排比句,都是受到水的启发,对有关水德的进一步写状,介绍善之人所应具备的品格。
为什么老子把最好品格的人要比作水呢?这是因为水具有其它万物所没有的独特的几种禀性。
其一、 水能滋养万物生命。它能使万物得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争利,如古人所说:“到江送客棹,出岳润民田”。只要能做到利他的事,就永不推辞地做。
其二、水自居下流。尽管它是生命之源、滋养万物,但却从不居功自傲,更不会占据高位,把持要津,而总是默默无闻的处于众人不愿处的低位。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也正因如此,才有“水唯能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及天。”的.赞誉!
其三、水能以柔克刚。水性尽管温柔,柔弱,但这种温柔会聚集巨大的能量,变得异常刚烈。俗话说:水滴石穿。此非力使然,恒也。正是它不舍昼夜,持之以恒,才能把石一样坚硬的物品击穿。
其四、水能因势而变。水能至静——水平如镜、至洁——晶莹剔透,但也能至动——奔腾不止、至浊——混浊不清,总是处于一种变动不居的状态。所以苏轼说:万物皆有定形,惟有水随物赋形。正是水这种变动不居的性情,才使它能滋润万物,并且一路流过冲走许多污垢,荡涤人世间一切污泥浮尘。
这段话的主要意思就是:具备最好禀性的“人”象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大家所厌恶的地方,所以它的性质最接近于“道”。居处适应任何之地,心胸沉静高远,待人真诚友爱,说话言而有信,为政谋求清平,处事能方能圆,行动善择时机。正是由于不与人争的美德,所以永远也没有过失。
这篇文章虽然表面上是对水的颂歌,但实际歌咏的对象却是具备像水性那样高尚品德者的人。文中七个“善”字并列排比句,都是受到水的启发,对有关水德的进一步写状,介绍善之人所应具备的品格。
为什么老子把最好品格的人要比作水呢?这是因为水具有其它万物所没有的独特的几种禀性。
其一、 水能滋养万物生命。它能使万物得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争利,如古人所说:“到江送客棹,出岳润民田”。只要能做到利他的事,就永不推辞地做。
其二、水自居下流。尽管它是生命之源、滋养万物,但却从不居功自傲,更不会占据高位,把持要津,而总是默默无闻的处于众人不愿处的低位。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也正因如此,才有“水唯能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及天。”的.赞誉!
其三、水能以柔克刚。水性尽管温柔,柔弱,但这种温柔会聚集巨大的能量,变得异常刚烈。俗话说:水滴石穿。此非力使然,恒也。正是它不舍昼夜,持之以恒,才能把石一样坚硬的物品击穿。
其四、水能因势而变。水能至静——水平如镜、至洁——晶莹剔透,但也能至动——奔腾不止、至浊——混浊不清,总是处于一种变动不居的状态。所以苏轼说:万物皆有定形,惟有水随物赋形。正是水这种变动不居的性情,才使它能滋润万物,并且一路流过冲走许多污垢,荡涤人世间一切污泥浮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