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道与霸道读后感汇总(14)
2022-08-22 来源:百合文库
在如此高压之下,商鞅没有退缩,可以说他是为了自己的名利着想,但更重要的是为了保住改革的成果。但历史总是充满着偶然性,五个月之后,他的“政治盟友”秦孝公死了。诚如赵良所言,“秦王一旦捐宾客而不立朝,秦国之所以收君者,岂其微哉?亡可翘足而待。”守旧贵族立马掀起反扑,诬告商鞅“谋反”,最终杀之于郑渑池,车裂商君以徇,灭商君之家。至此,悬在其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终于落下。可谓成其者变法,亡其者亦变法。
历史不能做到绝对的公正。汉朝实现大一统,国家政权稳定,加之需要休养生息,故尊崇儒术,统治者施仁政,行王道。因此,在汉朝的史学家司马迁眼里,商鞅就是一个离经叛道者,其受到不公正的评价也是情有可原。但商鞅变法对秦国国力的提升是毋庸置疑的,为秦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也不可否认,商鞅鼓励苛刑,忽略德治的理念确存不合理之处,但苛刑在短时间内达到的效果却又十分惊人。
商鞅变法留给后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任何改革者都当以史为鉴,从历史中探求经验,助力改革,以图千年大计。
君子之道
余秋雨先生《君子之道》一书向国人诉说读书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塑造良好的集体人格,这一点实属可贵,因为他强调出中国文化的重要;这一点又实属可悲,因为国人谋利而不谋义。此书中余先生认为的中国人应该有的人格九要素:君子怀德,君子之得风,君子坦荡荡,君子有礼,君子成人之美,君子周而不比,君子中庸,君子不器,君子知耻。
余先生认为这种理性化的君子人格设计应该成为每个国人追求的标准,唯此才可佑保我中华文化不绝,既寿永昌。
读完后有两个问题闪烁在我的脑海中?
其一,中国文化有无沦丧的和君子未死,人格未溃是否有必然关系呢?
其二,非君子人格就排斥吗?
先说说第一个问题吧。
中国的文化果真没有沦丧吗?其实我们看看自己及周围人所用,所吃,所穿,所学……就知道了。所以自上个世纪以来,国人一直呐喊民族复兴。国人因文化沦丧就完全丧失了余先生所说的君子人格了吗?显然不是,在中国社会的各个角落里,仍有一批怀德之士步履维艰地前行。
历史不能做到绝对的公正。汉朝实现大一统,国家政权稳定,加之需要休养生息,故尊崇儒术,统治者施仁政,行王道。因此,在汉朝的史学家司马迁眼里,商鞅就是一个离经叛道者,其受到不公正的评价也是情有可原。但商鞅变法对秦国国力的提升是毋庸置疑的,为秦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也不可否认,商鞅鼓励苛刑,忽略德治的理念确存不合理之处,但苛刑在短时间内达到的效果却又十分惊人。
商鞅变法留给后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任何改革者都当以史为鉴,从历史中探求经验,助力改革,以图千年大计。
君子之道
余秋雨先生《君子之道》一书向国人诉说读书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塑造良好的集体人格,这一点实属可贵,因为他强调出中国文化的重要;这一点又实属可悲,因为国人谋利而不谋义。此书中余先生认为的中国人应该有的人格九要素:君子怀德,君子之得风,君子坦荡荡,君子有礼,君子成人之美,君子周而不比,君子中庸,君子不器,君子知耻。
余先生认为这种理性化的君子人格设计应该成为每个国人追求的标准,唯此才可佑保我中华文化不绝,既寿永昌。
读完后有两个问题闪烁在我的脑海中?
其一,中国文化有无沦丧的和君子未死,人格未溃是否有必然关系呢?
其二,非君子人格就排斥吗?
先说说第一个问题吧。
中国的文化果真没有沦丧吗?其实我们看看自己及周围人所用,所吃,所穿,所学……就知道了。所以自上个世纪以来,国人一直呐喊民族复兴。国人因文化沦丧就完全丧失了余先生所说的君子人格了吗?显然不是,在中国社会的各个角落里,仍有一批怀德之士步履维艰地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