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修身博学篇读后感汇总(60)
2022-08-21 来源:百合文库
是的,这本书的确难啃——不光是《大学》《中庸》难啃,就连傅佩荣先生所作的注解对于我来说,也很艰涩。他旁征博引、追根溯源,大量引用《论语》《孟子》《易经》《大学章句集注》等经典著作来进行注解。对于学识浅薄的我来说,每一章节埋头反复阅读,也只略得一二。而要把译文也读上三五遍,才能与原文相对应,做出粗浅的理解。
反复诵读“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朱熹将《大学》重编为“经一章,传十章”,其中“经一章”谈“三纲领”与“八条目”。三纲领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八条目”包括“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中“修身”是焦点,位居枢纽角色。修身即是修养言行,所言所行都要合乎礼仪、礼节与礼貌。“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者,可不慎乎?”言行是外在表现,其根基在于内心的修炼,依次可以追溯到正心、诚意、致知、格物。对于教师来说,如何才算“修身”呢?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与正其身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我想,对于教师来说,“修身”大概可以这样理解:端正自己的心思,将“如保赤子”的初心唤醒或是找回;真诚面对自己的意念,不妨问问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教师,想要守护什么样的教育;明白教育中的“善恶”,做真教育、为孩子成长的远方灌溉给养的则是“善”,做杀鸡取卵、竭泽而渔、只见眼前分数而忽略孩子一生发展的就是“恶”,也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不做兢兢业业的愚蠢的教师”;辨别外在诱惑、荣誉与自我的关系,是追寻现实世界里的“达官显贵”,还是坚守理想之中的诗与远方。当我们厘清以上问题并且开始摸索、践行“心向往之”的教育,我们才算真正踏上“修身”之路。纵使“修身”之路漫漫其修远,我们也将不改上下求索的步伐。而我们的整个教育人生,就应该“皆以修身为本”。
唯有这样才能如李霞老师在讲座中所言,“推动自己,推动教育”,也诚如陶行知先生所说“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反复诵读“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朱熹将《大学》重编为“经一章,传十章”,其中“经一章”谈“三纲领”与“八条目”。三纲领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八条目”包括“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中“修身”是焦点,位居枢纽角色。修身即是修养言行,所言所行都要合乎礼仪、礼节与礼貌。“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者,可不慎乎?”言行是外在表现,其根基在于内心的修炼,依次可以追溯到正心、诚意、致知、格物。对于教师来说,如何才算“修身”呢?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与正其身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我想,对于教师来说,“修身”大概可以这样理解:端正自己的心思,将“如保赤子”的初心唤醒或是找回;真诚面对自己的意念,不妨问问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教师,想要守护什么样的教育;明白教育中的“善恶”,做真教育、为孩子成长的远方灌溉给养的则是“善”,做杀鸡取卵、竭泽而渔、只见眼前分数而忽略孩子一生发展的就是“恶”,也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不做兢兢业业的愚蠢的教师”;辨别外在诱惑、荣誉与自我的关系,是追寻现实世界里的“达官显贵”,还是坚守理想之中的诗与远方。当我们厘清以上问题并且开始摸索、践行“心向往之”的教育,我们才算真正踏上“修身”之路。纵使“修身”之路漫漫其修远,我们也将不改上下求索的步伐。而我们的整个教育人生,就应该“皆以修身为本”。
唯有这样才能如李霞老师在讲座中所言,“推动自己,推动教育”,也诚如陶行知先生所说“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