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织纺女的读后感合计(19)
2022-08-21 来源:百合文库
正因为如此人们对黄道婆有了民间信仰,人们建造了乌泥泾黄母祠、黄道婆墓地等景观。人们还纪念黄道婆生日、棉花生日,发行了黄道婆纪念银币。
黄道婆的丰功伟绩令人不能忘却的,她在中国人民的发展上立下了里程碑。我们应该向她学习,如果我们也有这份精神,在学习上勇于创新,相信我们一定能更出色。
《黄道婆》读书笔记范文2
黄道婆生于南宋末年淳佑年间(约公元1245年),是松江府乌泥泾镇(上海龙华人)。
南宋末年战乱多灾民不聊生,黄道婆十二岁时就给人家当童养媳,因不堪忍受残酷虐待出逃至海南岛的崖州,开始了她不平凡的生活道路。
宋朝时纺织业在内地逐渐发展,但纺纱产量不高,布匹质量粗糙,不能成为人们主要的衣着用品。
海南岛在11世纪(北宋中期)已开始大面积植棉,海南的棉织物品种多,织工细,色彩好,被作为“贡品”送到南宋的都城临安(今杭州)。
黄道婆就是在这一特定历史条件下,凭借自己的聪慧天资、虚心好学和吃苦耐劳精神,在与海南黎族人民的共同劳动生活中,熟练掌握了各道棉纺和织布技术,成为当地技术精湛的纺织能手。
在海南生活劳作的20多个春秋一晃就过去了,中年之后的黄道婆,思乡情切,在元成宗元贞年间(公元1295-1297年),带着自己心爱的踏车、椎弓等纺织工具,踏上了归家的路途。
重返故乡后的黄道婆,决心改革家乡落后的棉纺织生产工具。据陶宗仪《耕录》记载,“乌泥泾初无踏车椎弓之制,率用手剖去籽,线弦竹孤,置案间振掉成剂”,操作辛苦,效率极低。
经黄道婆改革“乃教以做造捍弹之具,至于错纱配色,综线絮花,各有其法”,大大提高了效率。
她将黎族人民先进的棉纺织生产
《黄道婆》读书笔记范文3
《中国历史故事》是我“不说话的老师”,是它帮助我打开了历史的大门,让我知道了中国的悠久历史。
这本书的`内容很吸引人,里面有许多历史故事,比如说:晏子相齐、风流才子司马相如、周武王伐纣等故事。这些故事有的充分体现了古代人民的足智多谋,有的表现了友谊的珍贵,还有的是讲一些尔虞我诈的故事。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要数《女纺织家黄道婆》这个故事了。
黄道婆的丰功伟绩令人不能忘却的,她在中国人民的发展上立下了里程碑。我们应该向她学习,如果我们也有这份精神,在学习上勇于创新,相信我们一定能更出色。
《黄道婆》读书笔记范文2
黄道婆生于南宋末年淳佑年间(约公元1245年),是松江府乌泥泾镇(上海龙华人)。
南宋末年战乱多灾民不聊生,黄道婆十二岁时就给人家当童养媳,因不堪忍受残酷虐待出逃至海南岛的崖州,开始了她不平凡的生活道路。
宋朝时纺织业在内地逐渐发展,但纺纱产量不高,布匹质量粗糙,不能成为人们主要的衣着用品。
海南岛在11世纪(北宋中期)已开始大面积植棉,海南的棉织物品种多,织工细,色彩好,被作为“贡品”送到南宋的都城临安(今杭州)。
黄道婆就是在这一特定历史条件下,凭借自己的聪慧天资、虚心好学和吃苦耐劳精神,在与海南黎族人民的共同劳动生活中,熟练掌握了各道棉纺和织布技术,成为当地技术精湛的纺织能手。
在海南生活劳作的20多个春秋一晃就过去了,中年之后的黄道婆,思乡情切,在元成宗元贞年间(公元1295-1297年),带着自己心爱的踏车、椎弓等纺织工具,踏上了归家的路途。
重返故乡后的黄道婆,决心改革家乡落后的棉纺织生产工具。据陶宗仪《耕录》记载,“乌泥泾初无踏车椎弓之制,率用手剖去籽,线弦竹孤,置案间振掉成剂”,操作辛苦,效率极低。
经黄道婆改革“乃教以做造捍弹之具,至于错纱配色,综线絮花,各有其法”,大大提高了效率。
她将黎族人民先进的棉纺织生产
《黄道婆》读书笔记范文3
《中国历史故事》是我“不说话的老师”,是它帮助我打开了历史的大门,让我知道了中国的悠久历史。
这本书的`内容很吸引人,里面有许多历史故事,比如说:晏子相齐、风流才子司马相如、周武王伐纣等故事。这些故事有的充分体现了古代人民的足智多谋,有的表现了友谊的珍贵,还有的是讲一些尔虞我诈的故事。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要数《女纺织家黄道婆》这个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