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的境界读后感精练(28)
2022-08-21 来源:百合文库
这种精神是不断传承、历久弥新的。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同样允许自己的学生有不同的看法,而且要求对观点必须有系统的论证。著名画家拉斐尔的名作《雅典学院》生动描述了手指天空的老师柏拉图与手指大地的学生亚里士多德的师生之情,而亚里士多德的“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更让我们懂得,平等自由的讨论是知识创新的源头。
与之相反,我国《论语》中的对话则采取了完全不同的另一种方式:学生永远只是站在提问的一方,老师则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直接给出极为简洁的答案,双方没有详尽的论证和讨论过程,从某种程度上讲,所谓的“师道尊严”传统压制了学术的自由讨论,不能不说是种遗憾。虽然这种东西方比较具有片面性和局限性,但从某个角度来看,也有一定启发作用。
由此,我想起关于教育的一段话:“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最好的教育应该是有效激发对方主动思考的能力,促进其精神力量的健康成长。
如果说书中的"第二部分强调了严密详细的逻辑论证,那么最后一部分则向读者展示了一个更加辽阔高远的新境界——直觉驱动知识创新。书中强调,逻辑分析方法是哲学的手段或工具,而不是哲学的真正目的,哲学的真正目的是追求最高的精神境界。要进入这一境界,必须要有“觉解”——“解”是一种类似概念的逻辑分析,而“觉”则不必依赖于概念,而更多地依赖于直觉和领悟。倘若纯粹依赖于概念分析,我们不可能进入高远的精神境界,相反,还会改变哲学的价值,使世界及其生命失去绚丽多姿的色彩。
正如老子所说的“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凡是能够用语言表达的东西都不是永恒的或形而上的,永恒的或形而上的东西都不在语言之内。所谓“不道之道”、“不言之辩”、“不言之教”或许只能意会,在静默中领略其中的奥妙。如此回想,前面提到的《论语》惜字如金也是有道理的——不是压制学术自由,而是一切尽在不言中。
与之相反,我国《论语》中的对话则采取了完全不同的另一种方式:学生永远只是站在提问的一方,老师则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直接给出极为简洁的答案,双方没有详尽的论证和讨论过程,从某种程度上讲,所谓的“师道尊严”传统压制了学术的自由讨论,不能不说是种遗憾。虽然这种东西方比较具有片面性和局限性,但从某个角度来看,也有一定启发作用。
由此,我想起关于教育的一段话:“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最好的教育应该是有效激发对方主动思考的能力,促进其精神力量的健康成长。
如果说书中的"第二部分强调了严密详细的逻辑论证,那么最后一部分则向读者展示了一个更加辽阔高远的新境界——直觉驱动知识创新。书中强调,逻辑分析方法是哲学的手段或工具,而不是哲学的真正目的,哲学的真正目的是追求最高的精神境界。要进入这一境界,必须要有“觉解”——“解”是一种类似概念的逻辑分析,而“觉”则不必依赖于概念,而更多地依赖于直觉和领悟。倘若纯粹依赖于概念分析,我们不可能进入高远的精神境界,相反,还会改变哲学的价值,使世界及其生命失去绚丽多姿的色彩。
正如老子所说的“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凡是能够用语言表达的东西都不是永恒的或形而上的,永恒的或形而上的东西都不在语言之内。所谓“不道之道”、“不言之辩”、“不言之教”或许只能意会,在静默中领略其中的奥妙。如此回想,前面提到的《论语》惜字如金也是有道理的——不是压制学术自由,而是一切尽在不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