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烈的愿望读后感大全细选(14)
2022-08-21 来源:百合文库
菲力浦在第34封信《独立宣言》中总结归纳出一个非常精辟的结论:欧洲人看人是看年龄的,只要满十四岁了,连老师也要用“您”来称呼学生。但是,中国的家长和老师却往往忽略孩子的年龄,而是刻意的去强调辈分、尊卑,不管孩子是不是已经长大了,只要站在爸爸、妈妈或是老师身边,他的身份就永远只能是“孩子”,永远不能得到尊重,永远只能选择服从。难道在中国人眼里,孩子只能算一个成人们随身携带的物件?中国人之所以不肯尊称一个14岁以上的少年为 “您”,仅仅是为了保全那点少的可怜的面子吗?顺着菲力浦的遭遇探究下去,我又发现了一点,那就是中国的父母在夸赞孩子时总是对他的父母说:“你的儿子真厉害!”,“你的女儿真棒!”……诸如此类,真是可笑,这到底在夸谁呢?别以为对方是“小孩”就可以剥夺他的努力和成就!“小孩”也是人,也是有资格获得尊重的人,也需要平等的对待,难道所谓的“人人平等”在孩子身上就不适用了吗?
!由此看来,在东西方在对待孩子的观念真的有着巨大的反差。
多么希望我们的爸爸妈妈和老师们也能静下心来好好地读一读这本《亲爱的安德烈》,看看安德烈们快乐的生活,学学龙应台那样贴心的母亲,把你们严肃的爱变得温情一些,把你们古板的关怀变得更加亲切一点,给我们一点柔美的微笑,给我们一点应有的尊重,那样,你们的孩子,你们的学生一定会变得比现在灿烂很多,很多!
2、《教育的力量》读书笔记
闲暇之余,拜读了肖川的《教育的力量》这本书,读这本书的最大感受像是与老朋友娓娓交谈,那么亲近、真切、理解,因为有了朋友的理解,工作中的辛苦与劳累感觉是那么值得,幸福感与成就感就会萦绕心头,努力学习、追求上进自然也成为我的一种愿望。
他在《想、思考、研究》一文中写道:“遇到问题现在很多的人只会想一想,发表一点意见和个人看法,而不会思考。所以,那些意见和看法,往往经不起推敲,显得肤浅,甚至似是而非。”
!由此看来,在东西方在对待孩子的观念真的有着巨大的反差。
多么希望我们的爸爸妈妈和老师们也能静下心来好好地读一读这本《亲爱的安德烈》,看看安德烈们快乐的生活,学学龙应台那样贴心的母亲,把你们严肃的爱变得温情一些,把你们古板的关怀变得更加亲切一点,给我们一点柔美的微笑,给我们一点应有的尊重,那样,你们的孩子,你们的学生一定会变得比现在灿烂很多,很多!
2、《教育的力量》读书笔记
闲暇之余,拜读了肖川的《教育的力量》这本书,读这本书的最大感受像是与老朋友娓娓交谈,那么亲近、真切、理解,因为有了朋友的理解,工作中的辛苦与劳累感觉是那么值得,幸福感与成就感就会萦绕心头,努力学习、追求上进自然也成为我的一种愿望。
他在《想、思考、研究》一文中写道:“遇到问题现在很多的人只会想一想,发表一点意见和个人看法,而不会思考。所以,那些意见和看法,往往经不起推敲,显得肤浅,甚至似是而非。”